2024年8月14至16日,2024國際測試自動化與儀器儀表學術會議(ISTAI 2024)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與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主辦,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電子測量與儀器分會、重慶大學、《儀器儀表學報》與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承辦,《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INSTRUMENTATION、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現代測控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動態導航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機電系統測控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傳感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高端裝備智能感知與控制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協辦,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學者、專家和研究人員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感測世界,啟智未來”領域的前沿問題和最新研究成果。
開幕式嘉賓致辭
8月15日上午,大會正式開幕,大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院士到會,大會執行主席、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丁寧常務副院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張莉副秘書長以及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副校長陳昕教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表達了對各位參會者的熱烈歡迎,重點強調了本次會議對于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意義。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黨委書記李學金教授、《儀器儀表學報》副主編重慶大學石為人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研處副處長龔銳、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重慶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謝更新、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科技處處長曹林、現代測控技術教育部實驗室主任蘇中、人事處副處長王立勇、自動化學院院長范軍芳、機電學院副院長吳國新、通信學院副院長徐湛等多名專家也到會,共同支持這一國際盛會的舉辦。ISTAI會議歷經20年,搭建了傳統與現代,創新與前沿,中西合璧,跨界融合,學科交叉國際學術技術交流平臺,相關領域的學術技術人員能夠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共同推動測試自動化與儀器儀表領域的發展。
主題報告剪影
本次會議吸引了來自中國、法國、澳大利亞、西班牙、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頂尖學者、專家和研究人員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自動控制和儀器儀表領域的前沿問題及最新研究成果。15日全天共安排10場精彩的主題演講學術報告,學者們圍繞“感測世界,啟智未來”的會議主題,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重慶大學謝更新教授以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引起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他的報告題為“The First Biological Experiment on the Moon and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bitational Station base on Planet Cave”,他通過詳細的數據和生動的案例,闡述了“嫦娥四號任務生物實驗”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并展示了一系列創新性的成果與關鍵技術。澳大利亞卓博大學Wei Xiang教授以“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Things-Past, Present and Future Directions”為主題,展開了對人工智能過去、現在以及未來方向的探討,并就引題“為什么要合并AI和loT,如何快速處理IoT生成的大量數據以及在AIoT時代如何保護自己及發揮其潛力”展開了詳細的說明。深圳大學全智教授在“Date-Driven Callbration for RF Communication Systems”報告中從射頻系統出發,探討了射頻設備在性能與成本之間取得平衡的重要性,并就其重要性,從射頻電路功率校準與頻率校準兩大方面進行了論述。法國弗朗什-孔泰大學Nicole Jaffrezic-Renault教授在報告“VOC Bio Sniffers for Food Quality Control and Breath Control”之中,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的相關檢測,介紹了生物嗅探器關鍵技術,其為未來食品質量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來自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學的Basilio Pueo 教授帶來了題為“Precision in Athletic Performance in Sports Science: Advances in Instrumentation and Test Automation for Measuring Jump Height”的精彩報告,強調了精確地測量跳躍高度對各種運動及運動員的發展至關重要,并通過實際案例和模擬實驗進行了有力地論證。
主題報告專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