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程浩 東莞報道
日前,東莞62家A股上市企業三季報披露正式收官。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發現,今年前三季度,東莞48家企業實現盈利,占比為77.42%,14家企業出現虧損。分行業看,電子信息、機械設備等行業的企業業績回升明顯。
生益科技作為東莞上市公司市值榜首,依然以歸母凈利潤13.72億元問鼎東莞上市企業“盈利王”,東莞控股、慕思股份緊隨其后,分別以7.27億元、5.22億元位列東莞“最賺錢”的公司前三甲。
梳理三季度東莞62家上市公司業績,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發現,隨著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市場需求回暖,以及半導體行業周期復蘇,不少產業鏈上游的東莞上市企業受益明顯,例如,生益科技、達瑞電子和賽微微電等企業業績表現搶眼。
然而,在機械裝備行業,由于整個自動化市場需求弱復蘇,增長趨勢放緩,光伏、鋰電等新能源行業市場需求持續下行,導致機械設備行業呈現出“兩極分化”的局面。今年前三季度,創世紀、凱格精機、鼎泰高科、鴻銘股份、匯成真空和喬鋒智能等6家企業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雙增,而南興裝備、拓斯達、金太陽和怡合達等裝備企業卻出現了營收和凈利潤同比雙降。
電子信息業回暖,9家上市企業凈利潤超2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東莞48家企業實現正向盈利,占比為77.42%。36家企業營收實現增長,其中11家企業同比增長超30%。錦龍股份以營收同比增長213.09%居首,瑞達電子(91.54%)、賽微微電(86.1%)次之。而今年前三季度東莞控股、易事特、拓斯達和泉為科技的營收同比下降超30%,其中,泉為科技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76.92%。
營收方面,前三季度共有10家東莞A股公司營業總收入超過20億元。其中,生益科技以147.45億元營收遙遙領先,同比增長19.42%。堅朗五金、祥鑫科技和奧海科技前三季度營收超過40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A股“東莞軍團”哪些公司最能掙錢?數據顯示,凈利潤超過2億元的上市公司有9家,分別為生益科技、東莞控股、怡合達、祥鑫科技、奧海科技、創世紀、易事特、南興裝備和慕思股份。
作為東莞上市公司中最賺錢的企業,生益科技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13.72億元,同比上升52.65%。緊隨其后東莞控股和怡合達,今年前三季度分別取得了7.27億元和 3.28億元的凈利潤。
增幅方面,凈利潤增幅最大的是生益電子,生益電子今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1.87億元,同比上升1156.98%。公司表示,2024年在人工智能、汽車、網絡等下游領域的帶動下,市場對高層數、高精度、高密度和高可靠的多層PCB需求增長,生益電子AI服務器大批量交付,800G交換機產品批量交付,產量、銷量、收入均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毛利增長,帶動凈利潤獲得較大幅度的提升。
降幅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捷榮技術、銘普光磁和正業科技的歸母凈利潤虧損超1億元,其中捷榮技術歸母凈利潤-1.77億元,同比下降229.94%,為凈利潤虧損最多的企業。萬里馬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6517.05萬元,同比下降1124.03%,為凈利潤同比下降幅度最大的企業。
從細分領域來看,隨著消費電子回暖和高端裝備行業潛能持續釋放,不少相關產業鏈東莞上市公司也在三季度交出靚麗答卷。
南財金融終端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電子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長37.04%,生益電子、達瑞電子、賽微微電等多家東莞電子產業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增長實現翻倍。達瑞電子受益于消費電子業務和新能源業務訂單較上年同期增加,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67457.96萬元,同比增長87.35%;歸母凈利潤7674.98萬元,同比增長153.97%。賽微微電實現歸母凈利潤6006.33萬元,同比上升214.28%。
在機械設備行業,前三季度東莞機械設備上市企業呈現出“兩極分化”局面。創世紀、凱格精機、鼎泰高科、鴻銘股份、匯成真空和喬鋒智能等6家企業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同比雙增長,而南興裝備、拓斯達、金太陽和怡合達等出現了營收和凈利潤同比雙降。
業內人士分析,今年以來,整個自動化市場國內需求弱復蘇,增長趨勢放緩,光伏、鋰電等新能源行業市場需求持續下行,機器人市場“增收不增利”現象突出,而紡織、機床、注塑機等傳統下游行業需求反而有所增長,東南亞、歐洲等海外市場需求優于國內,導致機械設備行業上市企業的賺錢效應呈現出“兩極分化”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