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折疊屏手機薄如紙片設計精美,將“平板電腦”輕松裝進口袋;智能駕駛技術加速迭代,人工智能端到端優化駕乘體驗;無人機點亮城市夜空,高科技“焰火”炫彩奪目……過去一年,這些誕生于深圳的高科技成果扎堆涌現,不斷刷新市民的生活體驗。
鍛造新產品始終繞不開強大產業體系的支撐。2024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占GDP比重達42.3%。錨定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的目標,深圳借助快速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競爭格局中不斷向新向前向未來。
錨定新產業,瞄準戰略重點迎勢而上
過去一年,深圳“20+8”產業集群發展亮點頻頻,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低空經濟與空天等戰略重點類產業集群均交出了不俗的成績單。
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已然重塑汽車產業結構。在電動化的上半場,深圳一馬當先,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城”;在智能化的下半場,深圳同樣奮發有為,搶抓機遇在風口上乘勢而起。
2024年,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增加值1023.72億元,同比增長38.8%,躋身為城市又一個千億級產業。快速發展的背后,是深圳企業發揮創新優勢,市場主體緊密合作結出的成果。
今年1月,深圳本土自動駕駛技術企業元戎啟行與smart達成合作,雙方共同開發新一代智能駕駛系統。“這項合作不僅能夠推動公司的前沿技術落地,也能賦能海外業務,為中國智駕出海按下快進鍵。”該公司CEO周光說。事實上,在汽車智能化的浪潮中,元戎啟行一直走在技術創新的最前列,較早就布局人工智能端到端技術方案,與國內頭部車企達成緊密合作。
目前,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企業超過2700家。依托比亞迪、華為等頭部企業品牌效應,速騰聚創、卓馭科技、匯川技術等一批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快速崛起,產業鏈上下游融合創新,智能駕駛技術得以上車應用、迭代升級。
智能駕駛背后的底層技術是人工智能。在深圳,AI技術的應用場景可不僅僅局限于汽車,它已經融入千行百業,催生出新市場與新機遇。在大模型領域,華為的盤古大模型在醫藥、金融、設計等多個行業類別展開應用,激發發展活力;在制造業領域,人工智能讓人形機器人走上產線做工人,具身智能生產線提升智能化水平;在城市治理領域,深圳的法院、氣象等部門打造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標桿,釋放“人工智能+”乘數效應……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細分類別中,深圳低空經濟與空天發展迅猛是一大亮點。2024年,該產業集群增加值213.77億元,同比增長26.4%。深圳全年共實現無人機載貨飛行77.6萬架次、開通無人機航線250條、直升機載人飛行2.8萬架次;建成各類型起降設施483個、建成5G基站8萬個。深圳成為中國低空經濟領跑者,不斷飛出“新高度”。
深耕新產業,挖掘優勢產業潛力
作為制造業強市,深圳擁有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為制造業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在眾多領域都形成較強的競爭力。
實力的背后是創新提供的底氣。精密測量是一個小而美的行業,是先進工業制造中品質控制的重要“尺子”。去年,在高端精密測量行業深耕多年的中圖儀器成功研發推出臺式掃描電鏡,作為“首臺套”設備,其進一步提升了我市高端裝備與儀器產業發展水平。
“掃描電鏡最大可放大20萬倍進行觀察,且能夠同時保證高分辨率、高抗干擾性以及高易用性,滿足制造業現場復雜環境下的使用需求,可以呈現精度達2納米的分辨率性能。”中圖儀器副總經理張鵬說,“我們堅持每年把至少20%營業收入投入研發,不斷豐富產品體系,滿足先進制造業各個領域的精密測量需求,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深圳已在電子信息領域積累多年發展優勢,依托龍頭企業的強勢地位,智能終端產業集群的市場份額不斷鞏固。
面對壓力與挑戰,華為在去年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三折疊手機驚艷世界,并通過一系列極具號召力的手機產品,在智能終端領域展現強大的競爭實力。2024年第四季度,華為以18.1%的市場份額躍居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銷量排行榜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