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中國制作2025”試點示范城市的遴選,同時考慮了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等不一樣區域的城市散布,涵蓋了老工業基地、創新型城市、資源型城市等不一樣城市發展類型,將來的試點示范城市將充足籠罩全國各個地區。更重要的是,在選擇試點示范城市時,還將考慮有關城市對周邊區域的產業帶動效應,部分可以推進區域內構成全新制作業產業集群的城市有希望優先出列。
專家組介紹,上述城市的試點示范方案均考慮了地方制作業現有優勢和將來產業轉型趨向,和區域帶動效應。這些城市成為試點示范城市后,有助于往后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有關經歷,并能帶動周邊區域協同發展。例如,成都的試點示范方案提出,將在“十三五”期間大力發展智能制作產業,并以成都為中心實行10個產業集群協同創新重大項目,以此推進成都平原經濟區、成渝城市群、中西部城市群的協同發展。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2017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介紹,上述三項辦法是2017年我國整體實行“中國制作2025”戰略的重要舉動。一方面,通過中國制作2025分省市指南來完成各地的差別化發展;另外一方面,通過試點示范城市構成帶動效應,引領不一樣區域的協同發展。
工信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介紹,一旦試點城市示范城市慢慢展開工作,并在各地區構成必定命量,將有助于我國制作業的轉型升級,并可以在不一樣區域構成新的制作業格式。
除過展開試點示范城市工作,工信部還將在2017年修訂和完善“中國制作2025”分省市指南,引導地方差別化發展和重點領域生產力合理布局。業內廣泛以為,跟隨“中國制作2025”戰略陸續實行,我國制作業將進入新一輪升級通道,我國制作業東部轉向高端裝備制作、中部產業升級、西部優勢產業沖破的“新三極”格式有希望加速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