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智能手機已經廣泛普及,但互聯網在產業界的應用還遠低于人們的想象。大部分工廠里的大型機械設備依然各自為戰,擁有不同的操作管理界面,吞吐著單一的流水線產品,人們只有在警報亮起后才得以知曉設備故障。
這讓全球工業電氣巨頭們看到了產業互聯和物聯網(IoT)的廣闊發展前景以及商機。物聯網賦予了生產線、制造流程、樓宇建筑或是電網上的每一個資產“發話機會”,讓原先相互隔離的海量數據流動起來。據IDC預測,到2020年,將會有300億個設備連接到互聯網。爭相搭建類似于蘋果iOS系統、谷歌安卓系統的物聯網平臺,電氣廠商想通過各種“APP”對能效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分析和管理。
“對于施耐德電氣來說,物聯網就是公司的未來。我們之前生產的多是包括像斷路器、數據中心的UPS(不間斷電源)、變壓器、PLC這樣的產品。”法國工業巨頭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首席技術官兼執行委員會成員Prith Banerjee博士稱,得益于網速和云技術的發展、傳感設備成本的快速下降,設備數據可以被更便捷地收集起來,儲存于巨大的數據池中,等待被篩選和分析。借助物聯網,施耐德電氣意在轉型為互聯解決方案提供商。
在去年10月的巴塞羅那全球物聯網大會上,施耐德電氣推出了面向樓宇、數據中心、工業和電網四大終端市場的EcoStruxure能效管理架構和平臺。基于該平臺,施耐德電氣可以對醫院和機場的電氣故障進行遠程預測或診斷,工業企業可以借此提前維護設備減少計劃外停機,希爾頓酒店等樓宇管理者可以查詢所有客房的運行情況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