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測繪科技工作捷報頻傳。在中共中央、國務院1月9日隆重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武漢大學對地觀測與導航技術團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6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這是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大力實施“科技興測”戰略結出的碩果,更是全行業廣大科技工作者焚膏繼晷、刻苦攻關的結晶。他們以勇于追求真理、執著科學探索的精神和韌勁,瞄準國際測繪科技前沿,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創新成果,為測繪現代化、信息化發展插上了騰飛之翼。
把我國衛星定位帶入“厘米時代”
借助海上北斗高精度地基增強系統,實現了在任何天氣條件下,向渤海地區航行的船舶提供實時厘米級定位和分米級導航服務。由武漢大學對地觀測與導航技術創新團隊開發的此項技術,將我國衛星定位帶入“厘米時代”。
這支創新團隊在李德仁、劉經南、龔健雅3位院士帶領下,憑借多年在對地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的聯合攻關和協同創新,榮獲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創新團隊獎,使武漢大學成為繼清華大學后第二個獲此獎項的教育部高等院校。
“要 建立自己的科技創新體系,面向學科前沿,服務國家需求,要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團隊始建于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1989年支持成立的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 點實驗室,25年來一貫堅持上述科研宗旨。圍繞航空航天攝影測量、精密空間定位、遙感信息處理、空間信息系統、3S集成等研究方向,完成了一系列國家 “973”“863”等科研項目,解決了很多軍用民用領域重大應用方面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