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商情網訊:臺北科技大學電機系教授、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特聘教授、臺灣系統學會理事長、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臺北分會主席黃有評在論壇中介紹說,“工業4.0”是德國政府提出的一個高科技戰略計劃,分為“智慧工廠”、“智慧生產”、“智慧物流”三大主題。“工業4.0”旨在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伙伴。其技術基礎是網絡實體系統及物聯網。目前,臺灣圍繞“工業4.0”做了不少探索,淮臺兩地可開展相應合作。
中航天旭恒源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晨表示,“工業4.0”時代,電子信息產業在市場、技術、產業方面都充滿機遇,在信息安全、新興行業創新、傳統行業競爭力方面則面臨挑戰。面對機遇與挑戰,電子信息產業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利用國內移動互聯產業優勢,最終形成工業互聯、集成化、大數據相互融合的新型產業模式。
對外經貿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共中央直屬機關青年聯合會第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許德金表示,“工業4.0”時代,“中國制造”的出路在于轉變觀念,思考制造什么、如何營銷、如何創新,通過制造有技術含量、有知識產權的產品,通過“互聯網+”平臺,尤其是應用跨境電商進行多元營銷,以應對機遇和挑戰。
電子信息企業扎堆落戶淮安
背景解讀
副市長竇立夫在論壇中介紹說,電子信息產業是淮安重點打造的“4+2”優勢主導產業,目前淮安已經出臺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制定了電子信息產業專項扶持政策以及“招商、融資、人才、服務”等要素保障體系,促進電子信息產業聚集發展,致力打造“全國重要的電子制造業集聚區”和“全國有影響的、蘇北第一軟件信息服務業高地”。同時,他對淮臺兩地共同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提出建議,即做好“四個對接”:一要對接好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二要對接好兩岸信息家電產業園的建設,三要對接好市場熱點,四要對接好科技前沿。
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淮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主陣地,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陶光輝介紹了開發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三個特點:一是知名臺企成為主體。自it產業航母——富士康于2006年落戶開發區以來,十年間,相繼集聚了達方電子、臻鼎科技、南瑞智能導線、惠浦電子等400余戶電子信息企業,其中規模以上重點企業120余家。二是產業規模快速壯大。截至2014年底,開發區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達到767.5億元,形成涵蓋電子元器件、汽車電子、儀器儀表、線纜組件等100多個品種的產業鏈條。三是競爭優勢越發顯現。涌現出像富士康智能電視這樣的終端、整機產品,像臻鼎高階線路板這樣科技含量高、填補淮安產業空白的高端電子產品。同時,電子信息產業研發投入比重逐年提高,2014年達到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