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芯片是信息時代的核心基石,代表著當今世界微細制造的最高水平。為促進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2014年10月份,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正式設立,首期募資規模1387.2億人民幣。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6年底,國家集成電路投資基金已進行了多達40筆投資,承諾投資額也已接近700億元,已投項目帶動的社會融資超過1500億元。除了以大基金為代表的國家基金外,北京、上海、天津、安徽、甘肅、山東、湖北、四川等地也陸續出臺金額不等的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以扶持當地產業發展。在此,我們不僅看到了國家對于發展芯片產業的決心和重視,更體現出國家希望通過多樣化的投資和布局鼓勵競爭,因為惟有通過競爭才能實現優勝劣汰,才能大浪淘沙始見金,中國芯片產業的競爭力才能得到切實的提升。
最后再來看看瓴盛科技的落戶地—貴州。貴州這幾年發展大數據產業可謂是風生水起:2015年年8月,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指出“支持貴州等綜合試驗區建設”,貴州大數據發展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16年3月,中國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發函批復在貴州成立。短短幾年,已經有騰訊、富士康、華為、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等在貴州貴安新區設立了數據中心, 戴爾、IBM也在大數據領域與貴州進行合作。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將通過3~5年時間探索,打造一批大數據先進產品,培育一批骨干企業,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作為大數據產業核心技術的芯片行業,也被列入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整體規劃,并設立了相應的投資產業基金。2016年1月,高通與貴州省政府合資的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宣布成立,一年多的時間已經取得了不少實質性的進展,可謂發展迅速。這次瓴盛科技落戶貴州也符合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以及發展大數據產業的政策及整體規劃。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中國的芯片產業要想真正崛起,理應放下以國家之名行以小我利益之事的門戶之見。正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中,利益交融,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在追求各自利益時,更應將以國家芯片產業發展的大局為重;在謀求自身發展中促進共同發展,不斷擴大共同利益匯合點,最終形成中國芯片產業的合力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