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石科院起草制定的ASTM國際組織標準《中間餾分中芳烴、非芳烴和脂肪酸甲酯組分的分離和測定固相萃取和氣相色譜法》由美國試驗與材料協會國際組織正式批準發布(ASTM D8144-18),標志著我國石油產品試驗方法國際標準制定工作取得新的突破。該ASTM方法可測定柴油和生物柴油調合燃料等產品中芳烴、飽和烴及脂肪酸甲酯含量,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簡單,環境友好等特點,可廣泛應用于柴油和生物柴油調合燃料產品的生產、使用和質量控制檢測。
ASTM國際組織是由世界各國技術專家共同參與的、著名的國際性標準化組織,其主要涉及材料、產品、系統和服務等領域的性能和試驗方法的標準制定,在石油和石油產品領域制定的產品和試驗方法標準,為世界各國普遍認可和采用。ASTM標準是產品參與國際競爭的通行證,是開啟高端分析技術應用的金鑰匙。ASTM油品類試驗方法標準在業界具有極高的地位和權威性。
隨著環保法規的日趨嚴苛以及生物柴油等可替代能源的廣泛使用,柴油和生物柴油調合燃料中的芳烴、多環芳烴和脂肪酸甲酯含量的準確測定成為油品生產和環境保護的迫切要求。目前,常規的分析方法操作復雜,消耗溶劑量大,耗時長,且無法實現芳烴和脂肪酸甲酯組分的同時分離測定。石科院將固相萃取技術與內標氣相色譜法相結合,通過優化色譜分離條件,在30 分鐘內實現柴油和生物柴油調合燃料中飽和烴、芳烴和脂肪酸甲酯組分的高效分離與測定,克服了傳統方法(如柱色譜法)分離步驟繁瑣、溶劑毒性危害較大、費時耗力等不足,在國際上具有領先技術優勢。此方法技術于2005年應用于我國石油化工行業標準SH/T 0606-2005中間餾分中烴類組成測定法(質譜法)中,作為柴油烴類組分的首選分離方法,用于芳烴和多環芳烴的檢測,經多年實踐獲得國內廣大用戶的一致認可和廣泛好評。
為進一步擴大該方法技術的應用范圍,填補柴油及生物柴油調合燃料中芳烴及脂肪酸甲酯組分高效分離和測定方法國際標準的缺失,推進該方法在世界范圍的認可使用,石科院于2015年向ASTM國際組織提交了該新方法的制定申請,經過ASTM D02技術委員會夏季會議討論和專家的技術論證,于2015年10月成功立項。在ASTM標準的制定中,石科院優化了方法的試驗溶劑及試驗條件,對關鍵儀器固相萃取柱的分離效率進行了驗證和規定,對方法的精密度重新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確定,對方法的質量控制內容提出了規范要求。提交的標準草案稿經過多次修改和試驗的驗證,歷經了ASTM D02.04烴類分析分技術委員會的三次投票,于2017年9月獲得ASTM D02.04分技術委員會和D02主委員會通過,2018年3月由ASTM國際組織正式批準發布,2018年4月出版。
該ASTM國際組織標準的成功制定,進一步提升了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方法技術的應用水平,提高了我國油品試驗方法國際標準制定的能力,也為今后石油產品領域國際標準的制定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石油及石油產品領域標準的制定過程是各方利益進行博弈的過程,國際標準的制定更是全球石化企業同臺競爭的機會。多年來,石科院致力于將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方法技術與標準相結合,從油品的生產和實際使用需求出發,起草制定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試驗方法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油品生產企業、銷售公司及質量檢測機構提供了許多高效精準解決實際問題的分析測試手段。秉持標準是產品質量保證的依據,是企業的生命力源泉所在,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利器的理念,石科院長期積極參與ASTM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并于2012年成功完成了首個石油產品領域試驗方法ASTM國際組織標準的制定。時隔五年之后,再次將我國石油產品分析技術應用及標準制定提升至國際水平,向世界同行展示了我國石化分析新技術的實力,提高了我國油品分析技術的國際影響力,增強了我國在國際標準制定方面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