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19日,中科院第十五屆公眾科學日將在全國120個院屬單位舉辦,今年公眾科學日的主題為“科技強國、科普惠民”,將向社會全面展示中科院近年來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和重要科學進展,讓公眾感受濃厚的科學文化氛圍。
屆時,中科院院屬各研究所將開放國家重點實驗室、大科學裝置、野外臺站等科研基礎設施,讓社會公眾走近科學。其中,人們可以走進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的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同步輻射實驗室等10余個科學研究實驗室,還可以走近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的載人航天空間應用任務現場、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的近海綜合科學考察船、紫金山天文臺的天文望遠鏡等。
同時,在中科院物理所,人們不僅能看到空氣的舞蹈、隱身裝置、奇妙光譜學、激光打氣球、環球科學、玩瘋了等一系列有趣酷炫的項目,還有紅外光譜儀、高壓低溫拉曼光譜和紅外光譜測試系統、磁控濺射儀、綜合物性測量系統、超導量子干涉儀等一系列的科普。在中科院蘭州化物所,人們還可以傾聽科學大咖講故事、體驗大型科研儀器的魅力、斑斕的反應世界。通過這些活動的舉行,有利于拉近了人們與科學儀器的距離,更好地關注到科學儀器的作用。
一個國家科研儀器的研發水平不僅反映了其科研實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基礎科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在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項中,68.4%的物理學獎、74.6%的化學獎和90%的生理學或醫學獎成果借助各種先進的科學儀器完成,或直接與新儀器方法或功能的發展相關。同時,這些儀器不僅在高精尖項目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還在安全、食品、環境等行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市場需求的進一步擴大,科學儀器和技術仍在向前發展。然而,我國科研儀器的發展仍然面臨基礎薄弱、核心技術尚未突破的困難??蒲袃x器的短板急需彌補。
為了推動科學儀器的研發,我國實施了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項目。在2018年的“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中,共立項53個項目,中央財政經費共計51960.36萬元,涉及的項目主要有寬光譜高靈敏電子倍增CCD成像探測器、高精度高空多參數監測傳感器、小型化高精度姿態傳感器以及高精度光聲光譜檢測儀等。
通過公眾科學日活動的舉辦,全面展現科學研究在服務國家發展、創造美好生活、塑造人類未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利于讓人們更加了解到科學儀器的神奇,關注到科學儀器的發展,提高科學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