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9月25日至26日,2019年醫療保健傳感器創新大會在英國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吉萊斯皮中心舉行。據悉,此次會議由國外知名市場情報和活動策劃IDTechEx公司主辦,旨在關注利用可穿戴設備和傳感器來進行即時診斷,并對個人進行持續的健康保健監測。
“2019年醫療保健傳感器創新大會”現場
此次大會由IDTechEx分析師策劃舉行,吸引了來自23個國家的185多名代表,涵蓋醫療、電子和材料行業的40位演講者,共同討論了醫療保健類可穿戴設備和傳感器方面的話題。例如,來自于葛蘭素史克 (GlaxoSmithKline)、波士頓科學 (Boston Scientific)、施樂輝 (Smith & Nephew)、工業加工創新中心 (Centre for Process Innovation) 和美信半導體 (Maxim Integrated) 等的主講嘉賓,闡述了在為醫療保健行業開發全新傳感器技術時,如何進行數據分析和驗證,同時,探討了醫療傳感器的技術和未來市場趨勢。
一、印刷型電子產品為傳感器設備打開了新的大門
印刷型電子產品及將其集成到醫療保健設備中的優勢,是此次大會的中心主題。電子產品可印刷在各種材料和表面上,包括塑料、紡織品、紙張和箔紙,以生成堅固耐用的醫療設備組件。這樣一來,便可將電子功能添加到使用剛性電子設備無法實現的地方。在會議討論中,被反復提及的印刷電子的一個關鍵優勢是,它們可以為醫療傳感器開發新的外形和尺寸。這些傳感器可以是柔性的、可折疊的、可拉伸的和透明的,這極大的擴展了它們的應用范圍。

二、可穿戴傳感器為患者追蹤病情帶來更多可能性
目前,可穿戴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機遇無限。據IDTechEx預測,未來5年,醫療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增長速度將超過總體可穿戴設備市場。可穿戴設備在醫療保健領域有多種用途,包括診斷、監視和消費者健康。可穿戴設備可實現遠程患者監視(RPM),這已成為增加患者便利性并降低治療成本的重要工具。除以更為靈敏的方式來跟蹤患者和疾病進展外,這些技術創新還可讓患者在家養病,而無需住院監測病情,從而減輕醫療保健系統的負擔。
三、首先必須了解數據的價值
據了解,在“2019年醫療保健傳感器創新大會”上,主題演講者強調了開發新的醫療保健傳感器的重要性,及分析和解釋數據流的重要性。雖然使用醫用可穿戴設備,能測得大量與健康相關的參數,但必須權衡每次所得數據的價值,以免將臨床工作流程復雜化。此外,在大規模實施該技術前,須對測得的數據進行驗證和確認。最后,還需避免對數據進行誤讀,以免導致誤診。

四、患者的舒適感和意愿是成功的關鍵
在此次大會上,演講者和參展商一致認可可穿戴設備中的傳感器應滿足可伸縮需求。也就是說,出于優先考慮患者的舒適度,需保證傳感器系統不會給患者帶來干擾。這就要求可穿戴傳感器應具備輕薄、靈活的特點,特別是在使用電子皮膚貼片和智能服裝的情況下。然而,即使患者宣稱其愿意使用某種技術,但對設備監測的依賴性仍可能很低。因此,設備必須易于使用,同時患者還須熟悉使用流程,這樣才能獲得最大功效。
五、傳感器在幫助慢性病患者康復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可穿戴設備和傳感器的創新,有望為慢性疾病患者帶來第一時間的幫助。在2019年醫療保健傳感器創新大會上,與會者討論了他們為使傳感器更好地量化患者疾病癥狀,并幫助預測和預防急性病情發作而開展的工作。其中,前者在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領域尤其重要。在這些領域,疾病進展的指標取決于患者的感知,而不是客觀的衡量指標。此外,在高度個性化的慢性病中,例如哮喘和腸易激綜合癥,傳感器能夠幫助患者了解其個人觸發因素,并防止因其導致的病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