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商情網報道 據日本《Business Journal》網站11月8日報道,德媒10月24日發布新聞稱,著名德國汽車公司大眾(VW)在柴油汽車上安裝特殊裝置,企圖逃過氣體排放檢測標準蒙混過關,造成的損失達300億歐(約合人民幣2100億元)。

大眾稱7至9月份召回(免費回收并維修)車輛損失66.85億歐(約合人民幣490億元),直接導致當期財政虧損17.31億(約合人民幣130億元)。另外,雖然7至9月期間對于同品牌汽車銷量影響甚微,但隨丑聞進一步被披露,導致股票時價損失4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000億元),這相當于時價的3分之1,進而對10月以后汽車銷量的影響不容小覷。
大眾丑聞的影響直接“命中”日本企業。東京股市上汽車相關品牌股票瞬間全盤賣出。成品車汽車制造商中馬自達和五十鈴股價瞬間暴跌。其中,馬自達在歐美市場大力推廣柴油車,五十鈴則銷售柴油卡車。馬自達發布消息稱,“我公司所有的汽油車和柴油車的發動機都嚴格遵守各國的相關規定,絕沒有使用過任何違法軟件或企圖逃避檢測的裝置”。
日本汽車制造企業鈴木與大眾淵源頗深。8月份,鈴木解除了與大眾的資本合作。早在2009年雙方合作之初,鈴木期待大眾能提供其未曾涉獵的柴油發動機的技術支持,但是大眾并未作出回應和支持。因此,鈴木接受了來自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技術支持便使雙方關系產生了隔閡。所以,現在看來若當時鈴木“有幸”得到了大眾的柴油發動機技術支持,今天也將可能受到此次丑聞的影響,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據悉,7至9月,鈴木將持有的大眾股份全部賣掉后獲益36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9億元)。鈴木持有的大眾股時價較3月末損失了7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6億元)。9月7日大眾以46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37億元)買回了19.9%的股票。至此,鈴木免受大眾丑聞的沖擊,雙方緣分已盡。
影響波及合作企業
大眾的合作企業中,日本礙子株式會社、株式會社藤倉和株式會社IHI的股價明顯下跌。日本礙子株式會社主要生產柴油車使用的尾氣排放凈化裝置,其中,生產柴油顆粒物過濾器(DPF)的波蘭工廠是大眾集團最大的供貨廠。藤倉生產的汽車線束中一半都供應給大眾集團。據悉,自從大眾減產以來,藤倉的一部分工廠將面臨關閉。IHI是大型汽車用渦輪增壓器(廢棄的能源利用增壓器)的生產商,其中3成產品供應給大眾集團。
影響逐漸波及至各汽車電子公司。阿爾卑斯電氣的子公司阿爾派株式會社是大眾汽車音響的主要供應商,與大眾及其旗下德國奧迪的交易額占銷售總額的10%。
同時,柴油車使用率的不斷降低將為豐田汽車和日產汽車帶來不小的市場。豐田在混合動力車(HV)方面屢創佳績,同時也站在新一代環保車燃料電池車(FCV)的技術前沿。日產則不斷推進電動汽車(EV)的研發,這將為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商GS Yuasa公司和日產系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康奈可公司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揭露大眾丑聞所使用的檢測儀器為日本生產
另外,日本崛場制作所在此次事件中得到了廣泛關注,同時股價上漲。因為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在檢測大眾的尾氣排放時所使用的正是崛場制作所(崛場厚任會長兼社長)研發的檢測儀器。研究人員發現,在實際路況排氣檢查中,試驗臺上的汽車尾氣氧化氮(NOx)的排放量超標最高達35倍。
據悉,測試時,在室內使用了固定式測試裝置。此次大眾丑聞以后,越來越多的機構和組織將會在汽車尾氣檢測方面投入更大力度,屆時對崛場檢測儀器的需求量將隨之增加。現階段,該公司的汽車尾氣排放檢測裝置的市場占有率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