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電氣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電氣測量與儀器技術研究所喬遷創新港當日,在現場召開電氣工程學院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簡稱電氣儀器學科)“十四五”發展規劃研討會,共謀電氣儀器學科發展之路,擎畫創新港未來發展新藍圖。研討會特別邀請清華大學機械學院副院長歐陽證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副院長錢政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鄒麗敏教授、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精密儀器工程系主任吳斌教授、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電磁計量科學研究所所長邵海明研究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納機電系統研究中心主任王衛東教授、西北工業大學機械學院副院長常洪龍教授線上線下同步出席,電氣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電氣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梁得亮,測控教研室主任、電氣測量與儀器技術研究所所所長湯曉君參加,研究所部分師生參與討論,電氣測量與儀器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陳玉主持。
梁得亮表示,今天是個好日子,也是意義非常的日子,電氣測量與儀器技術研究所入駐創新港,為學科發展迎來新的契機。“探索21世紀大學教育新形態”,給電氣儀器學科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機遇與挑戰并存,把握機遇,直面挑戰,創新突破,再創輝煌!他堅信電氣儀器學科可以在創新港闖出一片新天地,產出一番大成果,做出不負歷史重托的新貢獻。
湯曉君介紹了交大儀器學科近年來發展的基本情況以及對學科“十四五”發展規劃的思考。他感謝各位專家的蒞臨指導,同時也深切期望各位專家能為學科未來的發展指點迷津。
與會各位嘉賓,同祝電氣測量與儀器技術研究所喬遷之喜,并分別介紹了各自所在單位儀器學科發展的歷程與特點,分享了學科發展中曾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并給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歐陽證對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的發展歷程、人才隊伍、學科發展、科研平臺等進行了簡要介紹,為我校儀器學科的架構和發展提供了可供學習與參考的模板。
錢政作為我院校友,結合個人對交大儀器的認識以及北航儀器學科發展進程,就如何對現有資源進行梳理、整合,加快人才引進、建立優秀的師資團隊,以及形成具有影響力的學科方向等給出很多意見和建議。他特別強調了團隊的重要性,詳細分享了北航始終堅持的“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大成果”的發展經驗。
鄒麗敏結合近幾年哈工大儀器學科的發展歷程、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以及現今可借鑒的發展優勢,對交大儀器學科未來的發展提出建議:一是建議對學科資源進行整合,集中力量干大事;二是要高度重視青年人才的引進,始終保持師資活力;三是務必注重教學質量,特別要保證本科教學質量。
吳斌則結合多年來天大儀器學科發展中的優勢及瓶頸,針對交大儀器學科未來的發展,指出入駐創新港對交大儀器學科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需要合理利用這個機會,加快人才引進以擴大研究所的體量,并對現有的學科方向進行凝練以形成優勢方向。
邵海明指出,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電磁計量科學研究所目前的研究重點主要在產品的經濟性與實用性上,對于科研性還需進一步關注,重點在于產學研的結合。他表示,該研究所在“十四五”規劃中的重點將放在智能電表和充電樁等利用大數據進行計量與檢測、5G設備與常規設備結合進行校正等方向上,為交大儀器學科未來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衛東指出,西電儀器學科與交大儀器學科儀器同樣存在學科分布在多個院所的情況,這對學科未來的發展是巨大的挑戰。同時,建議交大儀器學科未來大量引進人才、逐步收縮精簡學科方向、提升學術成果等。
常洪龍表示,入駐創新港之后,交大儀器學科將有足夠的物理空間,這是非常寶貴的資源,筑巢引鳳,未來應該要加快人才引進,以加速儀器發展;同時,尤其需要借鑒北航及哈工大儀器學科發展思路,以促進交大儀器學科發展。
各位特邀嘉賓分享細致,意見懇切,為我校儀器學科發展之路有很強的指導與借鑒作用。隨后,多方還進行了自由研討,更深入的交換意見。
學科的發展牽動著電氣全院師生的心,入駐新港為儀器學科創新突破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大樓已有,還需大師。這需要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需要面向“十四五”,甚至更遠的頂層謀劃。電氣人,駐新港,新起點,新征程,樹雄心,立壯志,勤科研,創偉業!電氣的明天,電測的未來,讓我們攜手共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