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博世、ADI等廠商已推出面向智能駕駛的MEMS慣導方案。其中,ADI的高可靠性IMU已應用于自動駕駛對精準地理定位的需求。國內也有美泰電子、敏芯、格納微等廠商布局。楊擁軍表示,國內MEMS廠商在慣導市場有很多機會。
“美泰電子的慣性導航傳感器已經搭載到某L2.5級智駕車,率先實現了在量產車的裝載,也獲得了其他多家知名車企L3級量產車的定點。” 楊擁軍表示,“作為供應商,首先要有敬畏之心,打進供應鏈并非易事,需要在公開競標、上車試驗比測中獲勝才有機會。其次是采用嚴格的管理流程,保障產品質量和客戶口碑。相信國內廠商在新賽道上有進一步開拓市場,甚至取得領先的機會。”
MEMS激光雷達由于價格低廉、技術相對容易實現,是有望率先落地的自動駕駛技術之一。Luminar、 Innoviz以及國內速騰聚創等廠商陸續推出了車規級MEMS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的高性能、低成本和高可靠性會是汽車ADAS市場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而實現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性的關鍵途徑是芯片化。解決高性能汽車傳感器芯片設計和車規級芯片代工問題是提升國內MEMS企業競爭力的關鍵。”王懿說。
傳感器融合是未來競爭關鍵
在自動駕駛走向L3+的過程中,利用傳感器陣列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對環境和自身的全方位感知,成為熱門趨勢。
“應用于自動駕駛的傳感器不僅僅需要MEMS,還需要IC。總體來說,自動駕駛需要多傳感器融合的智能感知技術,這也是車用MEMS和傳感器領域的投資并購日益增多的原因。”王懿說。
可以說,多傳感器融合是自動駕駛走向量產的主要出路。激光雷達或者慣導都有價格從幾萬到幾十萬美元不等的獨立系統方案,但這種價格很難被主機廠接受,也難以覆蓋復雜多樣的路況場景。
“自動駕駛的過程中,超聲波、毫米波、激光雷達、攝像頭、衛星、慣導各有所長,單一傳感器難以勝任自動駕駛需求。例如慣導需要和衛星配合,還要和胎壓、輪速等傳感器融合。”楊擁軍表示,“相比幾萬甚至幾十萬美元的單一傳感器方案,采用多個低成本的傳感器,更容易被主機廠接受,且不同傳感器各有所長、互相補充,能實現更好的性價比。”
趙延輝也指出,單種傳感器特性突出,均不能形成完全信息覆蓋, MEMS傳感器與其他自動駕駛技術融合以形成高性能、低成本、差異化、系統級解決方案,減少通信損耗,提高響應速度,達到降低成本、提升整體效率是必然趨勢。
ADI已經在傳感器融合方面做出積極探索,將MEMS IMU與雷達、激光雷達等進行融合,推出了Drive360技術平臺,能檢測體積更小、移動速度更快、距離更遠的物體,在自動駕駛汽車周圍打造360度保護屏障,全方位保護汽車和乘員安全。
傳感器融合建立在多種傳感器、IC、智能控制軟件貫通集成的基礎上,需要供應商從單一器件、單一技術的進步,走向整體解決方案的優化,提升供應鏈上下游的協同能力。
“在應用層面,汽車的智能化感知需要傳感器融合等算法,國內MEMS企業需要與汽車軟件、系統開發商深度綁定,更好地協同車輛感知和控制;在產品層面,要從單一產品向多功能高集成化的感知解決方案發展。國內企業可以橫縱聯合,與友商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從單點突破向生態突圍轉變。”趙振越表示。
特別推薦:“IMCA第十八屆國際論壇2021中國智能汽車技術大會”將在深圳隆重舉行
為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汽車產業變革趨勢,驅動智能汽車高新技術創新,促進智能汽車技術產業化應用,強化智能汽車領域開放合作,助推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由廣東省儀器儀表學會主辦的“IMCA第十八屆國際論壇2021中國智能汽車技術大會”將于2021年6月在深圳隆重舉行。屆時,智能汽車技術大會還將同期舉行“2021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大會”、“2021汽車電子技術峰會”、“IMN 2021世界測試測量大會暨博覽會”以及“中國汽車質量與測試展”。【了解更多信息】
IMN 2021世界測試測量大會暨博覽會暨中國汽車質量與測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