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開幕了。這是我們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時刻,共商推進我國科技創新發展大計的一次盛會。
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在各個崗位辛勤奉獻的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慰問!5月30日是第五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我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科技事業。從革命時期高度重視知識分子工作,到新中國成立后吹響“向科學進軍”的號角,到改革開放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從進入新世紀深入實施知識創新工程、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不斷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到黨的十八大后提出創新是第一動力、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科技事業在黨和人民事業中始終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發揮了十分重要的戰略作用。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全面分析國際科技創新競爭態勢,深入研判國內外發展形勢,針對我國科技事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謀劃科技創新工作。我們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全面領導,觀大勢、謀全局、抓根本,形成高效的組織動員體系和統籌協調的科技資源配置模式。我們牢牢把握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以只爭朝夕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搶抓全球科技發展先機,在基礎前沿領域奮勇爭先。我們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努力在原始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加強創新鏈產業鏈融合。我們全面部署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出臺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我們著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營造良好人才創新生態環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我們擴大科技領域開放合作,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積極參與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努力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
2016年我們召開了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2018年我們召開了兩院院士大會。幾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科技界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科技創新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
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取得重要進展。基礎研究整體實力顯著加強,化學、材料、物理、工程等學科整體水平明顯提升。在量子信息、干細胞、腦科學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成功組織了一批重大基礎研究任務,“嫦娥五號”實現地外天體采樣返回,“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懷柔一號”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成功發射,“慧眼號”直接測量到迄今宇宙最強磁場,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毫秒脈沖星,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雪龍2”號首航南極,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62比特可編程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號”成功問世。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通過驗收。
戰略高技術領域取得新跨越。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藍等領域積極搶占科技制高點。“海斗一號”完成萬米海試,“奮斗者”號成功坐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面開通,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世界最強流深地核天體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首次實現千萬核心并行第一性原理計算模擬,“墨子號”實現無中繼千公里級量子密鑰分發。“天鯤號”首次試航成功。“國和一號”和“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取得新突破。
高端產業取得新突破。C919大飛機準備運營,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成功試跑,最大直徑盾構機順利始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港珠澳大橋開通營運。智能制造取得長足進步,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走在全球前列,5G移動通信技術率先實現規模化應用。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消費級無人機占據一半以上的全球市場。甲醇制烯烴技術持續創新帶動了我國煤制烯烴產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