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站科技成果在灣區轉化,7月下旬,由廣州市委組織部和廣州市科協指導、中科啟迪光電子科技(廣州)有限公司主辦,廣州院士活動中心支持的第十四期花城院士講壇成功舉辦。
本期講壇邀請合作建站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圩,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半導體產業融合發展新業態”主題作主旨報告,廣東省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研究院、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穗開科技園、廣東協同創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精天科技、創能科技、德視達科技、長優電子等單位和企業代表100余人參加了講壇活動。
王圩院士首先以“光子集成芯片研發動向和國內發展空白”為主題做主旨報告。報告介紹了信息技術對光子芯片的需求、光子集成技術發展動態、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以及半導體激光器在量子傳感中的應用等內容。王圩院士表示,光電子、超級計算機、大數據等光子產業發展需要高速率、低功耗、低成本的光子集成器件。我國光通信領域中,通信系統占優勢,光模塊中低端有優勢,但中高端光芯片需要進口。目前,平臺仍是空白,而且相關的基光子集成技術與國外差距很大,有關量子傳感器目前也依賴進口,需要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共同攻關。
王圩院士做專題報告
隨后,王圩院士和行業專家們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半導體產業融合發展新業態”主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王圩院士建議,不要看見項目有利可圖就一擁而上,要集中精力做大事,努力攻克卡脖子技術,這樣對國家更有利。
中科院半導體所研究員闞強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半導體光電子產業的發展狀況和高新技術,他建議要清晰定位和有差異化的選擇發展方向,將來產業發展大有可為。
王圩院士工作站進站博士后湯曉則從政策的熱度、行業的溫度、工作和生活的暖度等角度分析了人才聚集問題,并表示自己所處的院士工作站和中科啟迪公司能夠用好的機制去發揮人才的作用,除了工作能取得成績,生活上也有各級領導的關心問候,有歸屬感。
交流研討
中科啟迪光電子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專家工作站負責人指出,本期花城院士講壇活動,王圩院士的報告為半導體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建站企業要堅持市場導向、創新突破,培養量子傳感器件軍轉民科技人才,全力提升集成電路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突破關鍵技術制約,通過工作站的高質量建設來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花城院士講壇是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加速灣區科技資源的流動與轉化,分享創新經驗,借助廣州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站項目和柔性引進高端創新資源,發揮進站院士及其團隊的優勢而搭建的創新資源學術平臺,至今已連續舉辦了14期,隨著學術影響力的日益擴大,現已成為我市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品牌學術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