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月17日訊 “教授要做點教授該干的事,不要去和賣菜的大爺擠地攤,不能浪費時間,而是要和時間賽跑?!蓖鯂锸俏覈爸袊尽钡妮^早研制者,早年在國防科技大學學習與工作,現任湖南師范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獲得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主持過4項國家級集成電路項目,湖南省政府曾給其記一等功。王國秋創立了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稱:“啟泰公司”或“啟泰”),創業團隊以博士碩士為主體,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國內本專業領域的優秀人才。
近年來,國際產業競爭格局發生變化,這為智能傳感器國產化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傳感器技術在現代科學技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稱為現代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之一。同時,傳感器還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感知基礎和數據來源,已經成為推動數字經濟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基礎與重要引擎。制造業正朝著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轉型,傳感器的大量使用將是傳統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這為傳感器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
2021年,在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等單位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智能傳感大會上,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被評為“2021感知領航年度杰出創新企業(成長型企業組,全國總共三家)”,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國秋被評為“2021感知領航八大標桿人物之一”,并作為唯一代表,為湖南捧回行業盛會的最高榮譽。
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傳感器敏感芯片、傳感器和物聯網開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高科技企業。公司致力于研究集成電路之MEMS技術及工藝,尤其偏重于非半導體基底工藝和技術。通過10多年的不懈努力,攻克了異質膜關鍵工藝與技術,并將之率先應用于金屬基底壓敏傳感芯片的生產上,使之大規模工廠產業化。公司于2018年12月建成了我國首條金屬濺射膜壓敏傳感芯片生產線,填補了我國工廠規模生產線的空白,為高端應用領域壓力傳感器的國產化奠定了基礎。
公司坐落于湖南長沙瀏陽經開區,占地面積100畝,總投資達10億元以上。分兩期建設,第一期投資3億元,已建成了一條非半導體基底的MEMS金屬濺射膜壓敏傳感芯片生產線,可以年產600萬顆壓敏芯片。第二期投資5至7億元,將建立一條專門用于汽車領域的MEMS金屬基壓敏芯片生產線和傳感器封裝線。第二期生產線建成后,將達到年產3000萬顆壓敏芯片的能力,封裝成傳感器后,年產值可達50億元以上。金屬基壓敏芯片目前主要由中國(啟泰傳感)、英國、德國、日本和瑞士等國家的有關公司掌控。湖南啟泰的技術和工藝引導了國際主流方向,關鍵設備、技術和工藝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所建立的自動化生產線完全自主設計。
“這種敏感芯片是核心元器件,很多高檔設備沒有這種芯片、這種傳感器,就根本無法工作。但是這種傳感器芯片技術以前完全控制在德國、日本、英國、瑞士這幾個西方國家手里?!睋鯂锝榻B,我國自己能夠生產的傳感器敏感芯片占據份額不到10%,具體到壓敏金屬基芯片,國產率不到0.5%。國內民品市場這類國產芯片,在啟泰量產之前,顆粒無收。啟泰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在國家早期沒有資金的投入下,王國秋下定決心,要在這個“高技術門檻、高資金門檻、高人才門檻”的微機電領域,以不管企業是否實現盈利,也一定要研發量產出“傳感中國芯”,在產品價格與質量上與國外的相比具有競爭力。
2006年,王國秋研究重心轉向應用廣泛的壓敏芯片和傳感器,并決定走產業化道路。但是,壓敏芯片的研制難度遠超王國秋的預料。實驗數不勝數,紐扣般大小的基底材料一籮筐、一籮筐的被燒壞。僅從2019年通線開始,調試工藝和設備用的芯片就消耗了1.9萬顆。王國秋的投入幾近癡迷,心無旁騖。
面對各種困境,王國秋也有過幾近崩潰、差點放棄的時刻,“要買材料、買設備、做實驗,200萬元很快就沒了,還欠下了一屁股債,過年都有人上門討債。還好,最終挺過來了。”但事實證明,王國秋的付出得到了收獲。2013年,符合國際主流技術的壓敏芯片關鍵技術終于破冰。這不是簡單地重復國外的技術,而是一場顛覆性原創,研發了全新的功能材料和電路布局。2016年開始建量產中試線,2019年,啟泰的一條規范的高標準金屬基壓敏芯片生產線建成,從材料、核心技術、關鍵工藝和設備,到廠房的設計、芯片檢測、封裝均由啟泰團隊自主完成。這是國內第一條量產線,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條。自此,啟泰攻克了金屬基壓敏芯片“傳感中國芯”生產全流程的難題,填補了我國這類產品規?;a線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