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家實力,裝備縮影。與新中國同心同行,中國電科承擔并圓滿完成了國防和軍隊電子信息裝備科研生產及保障任務,研制出諸多“國內第一”的重要裝備,催生出諸多感人故事。為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現開設“第一見證”欄目,將電科人為國家研制“第一臺”裝備的幕后故事呈送讀者,一起感悟軍工人的家國情懷。
今天我們走進中電科儀器儀表公司,了解他們研制我國第一臺固態信號發生器背后的研發故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06研究所(現中電科儀器儀表公司第41研究所)也扎根于此,一群心懷夢想的年輕人在這里播下民族儀器事業初心和使命的種子。
從播種、開花到結果,41所鍛造的第一把利劍——全固態微波信號發生器,用了近10年的時間。
那是一段極其艱苦的歲月,又是一段極其難忘的歲月。
與“地方病”抗爭,與時間賽跑
信號發生器是微波測量儀器中應用范圍最廣泛的儀器之一,被應用于各類整機、系統及部件、元器件的測試中,用來提供激勵或模擬仿真信號。趙繼業是國內負責研發全固態微波信號發生器的負責人,回憶起那段青蔥歲月,現年81歲的趙繼業仍然記憶深刻。
“我們當時地處秦嶺大山深處,時常面臨很嚴重的‘地方病和地震、洪水、塌方、泥石流等氣候災害。生活供應困難、研制條件更十分不利、職工情緒不穩定,科研條件本就艱苦,課題組成立的時候,沒有一個好消息。”在當時的研發背景下,國內微波實驗室的裝備主要是蘇聯生產的儀器,三公分波段信號發生器采用反射速調管,其頻率范圍、頻率精度、穩定度等都不理想,研制性能更好的信號發生器迫在眉睫。
然而,在儀器研發設計過程中,沒有成形的產品作參考,整個過程宛若駕著小船,一槳一槳的游蕩在漆黑的海洋中。
“項目最難的點,其實還是科研條件太差,因為單位建設工作投入了太多精力,科技人員長期脫離科研工作,研發思路很難確定,很難獲取有效的科研資料作為參考,關鍵元器件、完成加工協作等工作的難度也是難上加難”。在最低限度的科研條件下,國防建設的需要卻顯得更加迫切。
玉汝于成 用艱苦奮斗澆灌事業果實
那段時間做課題攻關,所內面對的壓力非常大,既要三線搬遷又要技術攻關,每一名職工都是既要干體力活,又要干腦力活。
此外,儀器市場也面臨一種“內憂外患”的局面,市場開放以后,當時國內的幾家儀器企業都破產或者轉行,測試測量儀器的軍工重任幾乎落到剛起步的41所這里。面對市場上發展強勁的惠普等品牌,必須確保既要在艱苦的市場環境下生存下去,又要完成科研攻關任務。
于是,科研人員在艱苦的生活環境下,一邊與自然災害作斗爭,一邊還要奮力攻關。
“當時在鳳縣進行科研攻關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山洪沖垮運送補給的道路,斷電斷糧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有一名同事在加班回家的路上,還與一頭黑熊‘不期而遇’,走也不是,進也不是。”說起那段奮斗的歲月,趙繼業仍然歷歷在目。
苦心人,天不負。
1978年,41所研發出全國第一臺全固態微波信號發生器,課題順利通過技術鑒定,還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優秀科技成果獎。課題組在沒有樣機參考的條件下,立足國內元器件水平及本所加工條件,通過創造性的自主設計,最終全面達到并超過了課題指標,既是國內首創,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
新開發的信號發生器無論從技術思路還是工藝設計上,都進行了不少的創新。WTX-3信號發生器采用了新出現不久的微波體效應器件,實現了儀器的全固態化。同時采用矩形波導諧振腔,以提高腔體Q值,頻路穩定度得到大幅度提高;用精密機械傳動裝置修正其調諧曲線的非線性,頻率精度也得到了保證。
全固態微波信號發生器,打響了中國儀器事業自主創新的第一槍。此后,秉承“未知世界探路先鋒”的中電儀器人,從三線建所、到整體搬遷、到40/41所一體化管理,再到中電儀器現代企業成立,在50多年的創新圖變中,收獲共計一百多項“中國第一”。
面向未來,儀器儀表人不忘初心,繼續前行。(主編/王啟南 編輯/孫雷 通訊員/孫雷、王秦)
今天我們走進中電科儀器儀表公司,了解他們研制我國第一臺固態信號發生器背后的研發故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06研究所(現中電科儀器儀表公司第41研究所)也扎根于此,一群心懷夢想的年輕人在這里播下民族儀器事業初心和使命的種子。
從播種、開花到結果,41所鍛造的第一把利劍——全固態微波信號發生器,用了近10年的時間。
那是一段極其艱苦的歲月,又是一段極其難忘的歲月。
與“地方病”抗爭,與時間賽跑
信號發生器是微波測量儀器中應用范圍最廣泛的儀器之一,被應用于各類整機、系統及部件、元器件的測試中,用來提供激勵或模擬仿真信號。趙繼業是國內負責研發全固態微波信號發生器的負責人,回憶起那段青蔥歲月,現年81歲的趙繼業仍然記憶深刻。
“我們當時地處秦嶺大山深處,時常面臨很嚴重的‘地方病和地震、洪水、塌方、泥石流等氣候災害。生活供應困難、研制條件更十分不利、職工情緒不穩定,科研條件本就艱苦,課題組成立的時候,沒有一個好消息。”在當時的研發背景下,國內微波實驗室的裝備主要是蘇聯生產的儀器,三公分波段信號發生器采用反射速調管,其頻率范圍、頻率精度、穩定度等都不理想,研制性能更好的信號發生器迫在眉睫。
然而,在儀器研發設計過程中,沒有成形的產品作參考,整個過程宛若駕著小船,一槳一槳的游蕩在漆黑的海洋中。
“項目最難的點,其實還是科研條件太差,因為單位建設工作投入了太多精力,科技人員長期脫離科研工作,研發思路很難確定,很難獲取有效的科研資料作為參考,關鍵元器件、完成加工協作等工作的難度也是難上加難”。在最低限度的科研條件下,國防建設的需要卻顯得更加迫切。
玉汝于成 用艱苦奮斗澆灌事業果實
那段時間做課題攻關,所內面對的壓力非常大,既要三線搬遷又要技術攻關,每一名職工都是既要干體力活,又要干腦力活。
此外,儀器市場也面臨一種“內憂外患”的局面,市場開放以后,當時國內的幾家儀器企業都破產或者轉行,測試測量儀器的軍工重任幾乎落到剛起步的41所這里。面對市場上發展強勁的惠普等品牌,必須確保既要在艱苦的市場環境下生存下去,又要完成科研攻關任務。
于是,科研人員在艱苦的生活環境下,一邊與自然災害作斗爭,一邊還要奮力攻關。
“當時在鳳縣進行科研攻關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山洪沖垮運送補給的道路,斷電斷糧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有一名同事在加班回家的路上,還與一頭黑熊‘不期而遇’,走也不是,進也不是。”說起那段奮斗的歲月,趙繼業仍然歷歷在目。
苦心人,天不負。
1978年,41所研發出全國第一臺全固態微波信號發生器,課題順利通過技術鑒定,還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優秀科技成果獎。課題組在沒有樣機參考的條件下,立足國內元器件水平及本所加工條件,通過創造性的自主設計,最終全面達到并超過了課題指標,既是國內首創,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
新開發的信號發生器無論從技術思路還是工藝設計上,都進行了不少的創新。WTX-3信號發生器采用了新出現不久的微波體效應器件,實現了儀器的全固態化。同時采用矩形波導諧振腔,以提高腔體Q值,頻路穩定度得到大幅度提高;用精密機械傳動裝置修正其調諧曲線的非線性,頻率精度也得到了保證。
全固態微波信號發生器,打響了中國儀器事業自主創新的第一槍。此后,秉承“未知世界探路先鋒”的中電儀器人,從三線建所、到整體搬遷、到40/41所一體化管理,再到中電儀器現代企業成立,在50多年的創新圖變中,收獲共計一百多項“中國第一”。
面向未來,儀器儀表人不忘初心,繼續前行。(主編/王啟南 編輯/孫雷 通訊員/孫雷、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