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第六次黨代會系列新聞發布活動“民生領域發展情況”第一場新聞發布會在市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市教育局、市市場監管委、市衛計委、市住建局負責人介紹了相關情況。
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副主任、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岳新表示,過去五年,在監管安全方面,及時處置了面條非法添加硼砂和甲醛等食品安全案件。全市在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三環節從2010年的2.61萬批次提高到2014年的4017萬批次,增長了61%,創建了6條省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街。

針對市政府把食品藥品問題列入了民生重點工程項目的情況,岳新介紹道,2013年底市政府就已經通過了12項民生工程,其中食品藥品就納入了其中。這項投資23.66億元的食品藥品民生工程是到2020年結束,這個過程中,主要是分3塊來打造,一共是15個子項目。
3塊具體來講,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和監管能力提升工程,投資額13.16億元,主要是提升監管能力和監管水平,掌握風險防控的方面,現已啟動;食用農產品質量和安全保障工程,投資額9.89億,這是由于深圳市的食品主要是外來為主,大概有95%的農產品都是由外地輸入到深圳,風險比較大,這個項目就是來把控輸入性的風險,含7個子項目,重點是在檢測能力水平提升;藥品方面,主要用于藥品的社區安全,希望投入6100萬,在社區指導特殊人群的用藥和合理用藥,以及包括社區的藥品不良反應的檢測。
其中,針對食品質量問題,岳新表示:“民間老有一句話說去香港打醬油,其實就是對我們自己的食品質量不是很放心,我們希望到2020年的時候檢測能力和水平能和香港一樣,每千人能有9.5批次,現在香港是每千人9批次,它是以700萬人口計算,我們是1500萬人口,差距是有,但我們希望與我們的鄰居香港監管的頻次為標準。香港為什么能管的這么好,也和他們在檢測方面的力度很強有關,我們要學習國際先進的管理方式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