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是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梁,指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并按照一定規律轉換成可用信號的器件或裝置。傳感器作為智能網聯時代重要基礎,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國家對傳感器產業的重視不斷提高。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聚焦傳感器等關鍵領域,加快推進基礎理論、基礎算法、裝備材料等研發突破與迭代應用。此外,11省市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提及傳感器。
一、中國傳感器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1、政策支持傳感器行業發展
傳感器作為智能裝備感知外部環境信息的自主輸入裝置,對智能裝備的應用起著技術牽引和場景升級的作用。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與物聯網的高速發展,傳感器在新興的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智能移動終端等領域的應用突飛猛進,大幅擴展了應用空間。對此,國家日益重視傳感器,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傳感器行業發展。
尤其是,2017年11月,工信部發布《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三年的主要任務為補齊設計、制造關鍵環節短板,推進智能傳感器向中高端升級,其中,在技術和工藝上,重點提到了硅基MEMS加工技術、MEMS與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集成、非硅模塊化集成等工藝技術。
中國傳感器行業相關政策一覽表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傳感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中國傳感器技術和產業處于快速發展期。2019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2188.8億元,同比增長12.7%。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傳感器這一產業在互聯網力量的賦能之下日益受到重視,日后再疊加相關扶持政策的出臺,傳感器行業市場可期。預計2020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將突破2500億元,2021年增至2951.8億元。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傳感器企業主要集中華東地區
2019年華東地區為主要聚集區域,企業數量最多,大約占據全國56.86%。此外,在中南、華北等地區也有優秀企業集聚,分別占據23.09%和8.36%的企業資源。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目前我國傳感器企業出現區域的傳感器企業集群,企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并逐漸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陽和西安等中心城市為主的區域空間布局。而上市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蘇、上海、浙江和廣東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珠三角主要是以深圳中心城市為主。由附近中小城市的外資企業組成以熱敏、磁敏、超聲波、稱重為主的傳感器產業體系。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中國十大傳感器園區
據賽迪顧問報告,傳感器十大園區分別是:蘇州工業園區、嘉定工業園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無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江蘇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溫州樂清傳感器產業基地、重慶市北碚傳感器產業基地、杭州錢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在這十大園區中,長三角地區上榜6個;另外4個分布于北京、鄭州、武漢和重慶。
資料來源:賽迪顧問、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十四五時期各省市傳感器行業發展思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