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發文《機械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中明確指出,機械行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國防軍工建設和民生事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和戰略性行業,是穩住工業經濟大盤的“壓艙石”,拉動內需和推動內循環的重要引擎。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內經濟發展“三重壓力”依然存在,我國機械行業發展面臨新的形勢,行業穩增長壓力較大。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把穩增長擺在首要位置,推動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促進機械行業穩增長、提質量、促升級、保安全,實現主要預期目標,特制定本方案,實施期限為2023—2024年。
工作方案中指出,深挖國內市場潛能。開展工業母機、儀器儀表、農機裝備、高端醫療裝備、智能檢測裝備、機器人等創新產品推廣應用系列行動,打造一批應用驗證單元、產線或典型場景,形成創新成果持續應用迭代的良好生態。編制工業母機、高端儀器、智能檢測裝備應用推廣目錄,深化在機械、汽車、航空航天、電子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發揮中央財政資金牽引作用,支持科技、教育、醫療機構日常采購和重大項目建設中優先采購高端儀器儀表創新產品。加大對首臺(套)機械產品的政府采購力度。
工作方案中指出,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加快推動戰略骨干通道、高速鐵路、普速鐵路、高速公路、港航設施、現代化機場、物流樞紐等現代物流交通體系,以及清潔能源基地、電力外送通道、沿海核電等現代能源體系,城市智慧停車設施、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拉動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儀器儀表、民用機械等智能裝備發展。加快推進智能制造與機器人技術、重大技術裝備、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農機裝備、高端醫療裝備和創新藥等“十四五”規劃綱要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持續擴大工業母機、儀器儀表、制藥裝備、工業機器人等的需求。
工作方案中指出,搭建高水平供需對接平臺。組織開展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世界機器人大會等國際品牌會展,支持行業組織舉辦機床工具、儀器儀表、工程機械等細分領域會展論壇,促進技術交流、國際合作、產業鏈上下游對接,激發市場需求。
工作方案中指出,穩定暢通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加快推進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機器人、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機裝備等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布局建設一批工業母機、儀器儀表等產業基礎共性技術中心,推動行業共性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
工作方案中指出,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在工業母機、機器人、醫療裝備、農機裝備、儀器儀表、軌道交通、基礎零部件等戰略性基礎性領域,加強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領航企業培育,支持企業專業化、差異化發展,打造“獨門絕技”。
儀器儀表方面,工作方案指出:加大對儀器儀表產業創新攻關的支持。支持優勢企業更好地整合行業資源,提升產業集中度,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組織開展國產與進口產品對比測試分析,研究制定高端儀器及零部件創新產品目錄。研究推動產業聚集區建設,結合地方基礎條件和意愿,支持地方打造產業集聚區。支持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聯合打造共性技術平臺,提高高端儀器研發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