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發揮計量對儀器儀表產業的基礎保障作用,服務儀器儀表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制造強國建設,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計量促進儀器儀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現就相關內容進行解讀:
一、《指導意見》出臺背景是什么?
儀器儀表在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工業生產的“倍增器”、科學研究的“先行官”、國防建設的“戰斗力”、社會生活的“物化法官”。近年來,我國儀器儀表產業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但整體水平仍處于中低端,基礎研究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匱乏,產品可靠性和穩定性不足,高端儀器儀表和核心零部件長期依賴進口,嚴重制約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制造強國戰略實施。計量是儀器儀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對儀器儀表產業創新發展和質量提升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提出了加快面向智能制造、環境監測、國防等領域專用計量儀器儀表的研制和推廣使用。實施儀器設備質量提升工程,強化計量在儀器設備研發、設計、試驗、生產和使用中的基礎保障作用。建立儀器儀表計量測試評價制度。建立儀器儀表產業發展集聚區,培育具有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的國產儀器儀表品牌等一系列要求。為進一步發揮計量對儀器儀表產業的基礎保障和支撐作用,在廣泛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決定出臺《指導意見》。
二、當前,儀器儀表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主要有哪些?
一是國產品牌認可度低,高端產品基本被國外壟斷。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淀,我國儀器儀表行業已經形成細分門類基本齊全并達到一定規模的產業體系,但仍存在低水平重復的特征,產品種類集中在量大面廣的通用型中低端產品。國產高端儀器儀表產品整體嚴重缺失,已成為行業明顯短板。
二是核心部件依賴進口,關鍵裝備“卡脖子”問題依舊突出。我國國產儀器儀表產業基礎薄弱,龍頭企業帶動效應不明顯,目前我國高端儀器儀表產品的芯片、傳感器、探測器等關鍵核心零部件市場基本被國外企業占領,“卡脖子”的技術問題仍然存在,急需加強自主創新。
三是科研創新能力滯后,基礎研究成果不足。國產儀器儀表的可靠性不足、共性工藝缺失等已成為行業公認的問題,需要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和聯合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科研攻關,多方合作,形成合力探尋解決問題的出路。
四是儀器儀表計量檢測能力亟待提升,計量意識有待加強。大多數儀器儀表中小企業對計量的認識仍然僅停留在傳統的計量器具管理層面,甚至以取得計量證書為主要目的,對工業制造過程的計量需求關注不多,用計量方法和計量技術解決產品研發和質量問題的辦法不多,不利于計量基礎支撐和保障作用的充分發揮。
三、計量促進儀器儀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什么?
到2025年,部分國產儀器儀表的計量性能和技術指標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研發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測量能力的高質量、高可靠性儀器儀表,攻克一批關鍵計量測試技術,提升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效能,研制一批新型儀器儀表用標準物質,制修訂一批儀器儀表計量技術規范,助力打造一批儀器儀表國產品牌,加快推進計量基標準和儀器儀表的國產化。
到2035年,國產儀器儀表的計量性能和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國產儀器儀表的計量性能和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突破一批“卡脖子”的計量測試關鍵技術,涌現一批具有領先測量水平和研發設計能力的儀器儀表創新企業。
四、計量促進儀器儀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有哪些?
一是加快儀器儀表產業計量短板攻關。完善自主可控的量值保證體系。鼓勵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計量基準和計量標準,推進實現計量基準、計量標準關鍵設備國產化替代。加大儀器儀表相關標準物質的研制和應用。通過“揭榜掛帥”“賽馬”等方式,突破一批影響儀器儀表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計量技術。研發一批通用和專用儀器儀表,培育一批高端儀器儀表先進制造企業,提升高端儀器儀表計量供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