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支持交通運輸領域設備更新。持續推進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機場轉運車輛等電動化替代,支持老舊新能源公交車及電池更新換代。全面實施重型柴油車國六排放標準和非道路移動柴油機械國四排放標準。加強低空經濟裝備等綠色航空裝備產業發展和示范應用。嚴格執行船舶報廢和環保標準,依法依規淘汰高耗能、高排放、污染重的老舊船舶,以市場化方式推動LNG動力船舶應用,逐步擴大電動、綠色甲醇動力等新能源船舶應用范圍。積極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加油站升級改造,發展“服務區+”多場景平臺生態。
(六)推動農業農村領域設備更新。加快淘汰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機裝備。結合農業生產需要和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階段,扎實推進拖拉機、水稻插秧機、聯合收割機等農業機械報廢更新。因地制宜適度建設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設施。
(七)推進教育教學設備置換更新。推動符合條件的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換先進教學及科研設備和實驗實訓設備,支持以租賃形式更新設施設備。推動學校安全防范設施、教學儀器裝備、校園圖書館、數字化基礎環境等改造提升,資源配置重點向經濟欠發達區縣傾斜。加強特色實驗教學空間建設,推進先進互聯網基礎設施設備和網絡信息系統升級改造。
(八)推進文化旅游設施更新提升。以市場化方式推動濱海景區等重點旅游景區、度假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和索道纜車、游樂設備、演藝設備等文旅設備更新提升。支持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文化旅游配套設施更新,利用數字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旅游消費場所。
(九)推進醫療設備設施迭代升級。推動醫療衛生機構裝備和信息化設施迭代升級,鼓勵具備條件的醫學影像、放射治療、遠程診療、手術機器人等醫療裝備更新改造。推動醫療機構病房改造提升,優化住院診療服務。探索推進醫療裝備產品“購買技術服務”和設備租賃等新模式。
三、實施新一輪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
(十)開展汽車以舊換新。強化政策引導,組織開展汽車以舊換新活動,鼓勵汽車生產、經銷企業通過開展促銷活動、發放換新補貼、贈送充電樁等形式提供購車優惠讓利,促進汽車更新消費。嚴格執行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和車輛安全環保檢驗標準,依法依規淘汰達到強制報廢標準的老舊汽車。廣州、深圳進一步放寬小汽車上牌指標限制。
(十一)開展家電產品以舊換新。鼓勵家電生產、銷售、回收等企業聯合開展家電以舊換新促銷活動,開設線上線下活動專區,對以舊家電換購節能家電的消費者給予優惠。鼓勵企業創新家電產品消費新場景。落實家電售后服務提升行動,提升家電售后服務水平。
(十二)推動家具家裝消費品換新。鼓勵有條件的地市通過政府支持、企業讓利等多種方式支持居民開展舊房裝修、廚衛等局部升級改造和居家適老化改造。鼓勵家具、家裝企業加強上下游合作聯動,打造線上樣板間,提供價格實惠的產品和服務套餐。引導生產企業圍繞智能家居等開發新型終端產品,鼓勵企業推廣智能家居等新型消費場景。
四、實施全鏈條廢棄物循環利用行動
(十三)完善廢舊產品設備回收網絡。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網點與廢舊物資回收網點“兩網融合”。因地制宜完善城鄉回收網絡,發展“換新+回收”、“互聯網+循環利用”等新模式,推動建設一批集中分揀處理中心。優化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布局,推動報廢汽車拆解企業規模化發展。完善公共機構辦公設備回收處理渠道。支持打造廢舊產品設備線上交易平臺。
(十四)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大力發展二手車出口業務,鼓勵有條件的地市建設集展示交易、維修整備、檢測認證、報關出口、倉儲物流、金融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二手車出口基地,培育二手車出口配套服務體系。支持企業拓寬海外市場渠道,規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為。鼓勵“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
(十五)有序推進再制造和梯次利用。積極培育回收、再制造、再制造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產業鏈。加強舊件損傷檢測與殘余壽命評估、質量性能檢測及智能運行監測、先進表面工程與增材制造成形等技術研發應用,提高再制造全過程溯源追蹤的信息化水平和設備安全性能。推動風電光伏、盾構機、工業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再制造產業發展,有序推進動力電池等產品設備及關鍵部件梯次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