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進再生資源高效利用。開展“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升級行動,抓好石家莊、唐山、保定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重點城市建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鼓勵廢鋼鐵、廢銅鋁、廢紙、廢塑料等再生資源加工產業鏈合理延伸,推動企業綠色化、機械化、智能化改造,建設一批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集群。鼓勵回收企業以連鎖經營、協議合作等方式提高組織化程度。(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實施優勢產業提升行動
(一)發展優勢產業。聚焦新能源汽車、工程機械、醫療器械、節能環保裝備等領域優勢企業,加強新技術新產品創新迭代,增強高端產品供給能力。支持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推動“領跑者”“小巨人”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以工業、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領域設備和家用電器為重點,發布優質企業和產品目錄,組織開展設備產品產需對接活動。到2027年,累計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000家以上。(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培育優質品牌。強化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產業、家用電器領域品牌培育。開展河北品牌優勢企業和示范企業培育、“千企百城”商標品牌價值提升行動以及展覽展示活動,提升品牌競爭力。開展“中國品牌日”河北活動,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展銷會、博覽會等,在主流媒體及互聯網平臺宣傳推廣河北品牌。(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廣播電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技術創新。組織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揭榜掛帥”,每年推出一批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動企業首試首用。支持企業加強技術裝備研發,在精細拆解、復合材料高效解離、有價金屬清潔提取、再制造等領域,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技術。支持企業和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聯合承擔省級科技計劃項目,推動裝備關鍵技術成果轉化應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實施標準提升行動
(一)加快完善標準體系。鼓勵企業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參與國家標準制定。以新國標的技術指標為引領,圍繞節能降碳、污染物排放、循環經濟等領域,制修訂地方標準。加快原材料、工藝、檢驗檢測等標準研制。聚焦鋼鐵、新能源、醫藥、建材、汽車等重點產業,鼓勵社會團體和企業制定高于國家標準的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積極培育企業標準“領跑者”。(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標準實施應用。組織宣傳重大關鍵性技術標準。爭創國家級標準化示范試點項目,以先進標準引領企業設備更新和產品換代,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推進工業、生態環境、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再生資源回收等重點領域標準應用。(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保障措施
(一)完善財稅政策。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資金,用好省級相關專項資金,支持設備更新、循環利用項目。統籌中央財政節能減排補助資金、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相關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汽車以舊換新、家電等領域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鼓勵有條件的市縣統籌利用中央城市交通發展獎勵資金,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電池更新。持續實施好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政策。用好中央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專項資金。嚴格執行政府綠色采購需求標準,積極推進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提升政策試點。全面落實節能節水、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專用設備,以及設備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稅收優惠政策。推廣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做法。(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金融支持。用足用好國家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組織開展銀企對接活動,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支持。用好省工業綠色發展指導目錄和項目庫,利用綠色信貸加快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綠色低碳改造。落實好汽車貸款調整有關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效節能產品設備生產企業、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發行綠色債券、上市融資和再融資。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綠色發展基金,引導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向設備更新和循環利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領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河北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河北省分行、河北證監局、省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