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基礎領域標準體系建設
圍繞實施工業強基工程,緊貼工業“四基”發展指導目錄,重點制定關鍵零部件所需的鋼鐵、有色、有機、復合等基礎材料標準。重點提高軸承、齒輪、液壓氣密等關鍵基礎零部件性能、可靠性和壽命標準指標。集中研制鑄造、鍛壓、熱處理等先進工藝及基礎制造裝備標準,破解產業發展的瓶頸。在數控機床、航空航天、發電設備等重點領域選擇核心企業,推動整機企業和基礎配套企業對接,運用綜合標準化方法,開展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標準的研制與對標達標活動,系統解決設計、材料、工藝、檢測標準的銜接問題,提升基礎產品的質量、可靠性和壽命。
推動重點領域標準化突破
加強產業升級關鍵技術標準研制,制修訂2000余項技術標準。重點圍繞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等重點領域標準研制,助推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重點圍繞實施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在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民用航天、智能綠色列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智能電網成套裝備、高檔數控機床、核電裝備、高端診療設備等領域研制一大批標準,突破共性關鍵技術與工程化、產業化瓶頸,開展應用試點和示范,提高創新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推動裝備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
在鐵路、航天、工程機械等重點領域,推動研制一批高端裝備國際標準。積極推進船舶、海洋、信息技術等國際標準取得突破。加強“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大宗商品標準比對分析研究。圍繞航天、工程機械等重點領域裝備走出去,提出中國裝備標準名錄。加大標準互認力度,增加標準互認的國家和標準數量,成體系開展急需標準外文版翻譯。
此外,國家標準委還將加快標準創新研究基地建設,積極發揮已批準籌建中關村、華南中心、廣州等3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優勢,強化技術標準研制與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協同發展,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力爭“十三五”籌建20個制造業相關領域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支撐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
圍繞實施工業強基工程,緊貼工業“四基”發展指導目錄,重點制定關鍵零部件所需的鋼鐵、有色、有機、復合等基礎材料標準。重點提高軸承、齒輪、液壓氣密等關鍵基礎零部件性能、可靠性和壽命標準指標。集中研制鑄造、鍛壓、熱處理等先進工藝及基礎制造裝備標準,破解產業發展的瓶頸。在數控機床、航空航天、發電設備等重點領域選擇核心企業,推動整機企業和基礎配套企業對接,運用綜合標準化方法,開展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標準的研制與對標達標活動,系統解決設計、材料、工藝、檢測標準的銜接問題,提升基礎產品的質量、可靠性和壽命。
推動重點領域標準化突破
加強產業升級關鍵技術標準研制,制修訂2000余項技術標準。重點圍繞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等重點領域標準研制,助推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重點圍繞實施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在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民用航天、智能綠色列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智能電網成套裝備、高檔數控機床、核電裝備、高端診療設備等領域研制一大批標準,突破共性關鍵技術與工程化、產業化瓶頸,開展應用試點和示范,提高創新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推動裝備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
在鐵路、航天、工程機械等重點領域,推動研制一批高端裝備國際標準。積極推進船舶、海洋、信息技術等國際標準取得突破。加強“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大宗商品標準比對分析研究。圍繞航天、工程機械等重點領域裝備走出去,提出中國裝備標準名錄。加大標準互認力度,增加標準互認的國家和標準數量,成體系開展急需標準外文版翻譯。
此外,國家標準委還將加快標準創新研究基地建設,積極發揮已批準籌建中關村、華南中心、廣州等3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優勢,強化技術標準研制與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協同發展,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力爭“十三五”籌建20個制造業相關領域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支撐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