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國家自動監測的設備都是有標準可依的,日常的操作和設備本身、質量保證、質量控制咱們都是有標準和嚴格要求的”。唐桂剛表示,比如76標準,要求對設備開展實用性檢測,包括實驗室的檢測,也包括在現場的檢測,實驗室的檢測是任意三臺,現場檢測分成抽檢和復檢,一次檢測就需要7-14天,如果90天以后還能運行正常的話就再進行一次復檢。對實驗室的技術指標則有一套指標的要求。
75標準則會對日常運行的規范,從安裝、調試、檢測、驗收、日常運行、質量保證、質量控制到數據審核與處理幾個方面進行要求。比如系統安裝時,對安裝的位置、現場的條件、設備的環境、電源的要求、通訊的條件等各個方面提出相關的要求。安裝好后要對設備進行調試,讓設備達到污染源現場正常的工作狀態。
驗收完,能夠正常運行,則數據有效。日常運行人員還要進行日常的巡檢、維護保養、校準和校驗。維護保養是定期對光學鏡頭進行清潔工作,要調整光度的準值,更換標準物質。調整校驗就是在質量控制方面,做一系列記錄,證明設備的穩定運行,數據有效。
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就是定期的校準、維護、校驗。校準是用標準物質或標準裝置定期的對儀器進行調整,讓儀器出的結果和標準值是相同或接近的。定期維護就是維護保養。定期校驗就要和手工的方法進行比對,手工和自動要進行核比。因為我國的排放標準規定的方法只規定了手工的方法,自動的數據要想藥效,就必須和手工方法是可比的。
另外,對于數據的審核與處理,就是要區分有效數據時段和無效數據時段以及系統停運時段。如果無效數據時間長的話,會有一些懲罰性的補償。比如說有效數據捕緝率大于90%的時候,一定時間段內的數據缺失的話,可以用失效前和失效后的平均值來替代。但是超過一定時段,就要用前一個月最大值來替代。如果有效數據達不到90%,只是75%到90%之間,就要用前一個季度最大值來替代缺失的小時數據。如果低于75%的話,按照排污許可的要求,就要用它的原始濃度來進行替代,是一種懲罰性的措施,要求大家既然裝了設備,就要穩定運行。
手工監測,一些常用的方法對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用的都是便攜式的監測方法,對于顆粒物,除了國標傳統的方法之外,還有低濃度的方法。對于汞及其化合物,這個方法也初步修訂完成。對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有電化學的方法,還有光學的方法。電化學的方法干擾比較大,但是很小巧快速。光學的方法優點是干擾比較少,但是準備的時間比較長,設備可能會體積較大、交重,攜帶性差一點。
對于顆粒物的監測,唐桂剛稱,都是一些比較常規的方法,就是把顆粒物過濾下來然后稱重。根據采樣器的體積來算采樣濃度。但顆粒物人工測試的工作量非常大,因為要測試一個斷面的平均濃度的話,采樣的點位就比較多。斷面多個采樣孔、多個測試點都要進行采樣,然后才能得到平均的濃度。
燃煤電廠污染物排放監測管理要求
在監測管理要求方面,唐桂剛介紹,第一是明確企業監測主體的責任,我國現實行排污許可證,以許可證制度為載體,以自行監測指南作為技術規范,對排污單位進行要求。另外也要明確排污單位在監測過程中的職責,強化執行監測的主體責任,唐桂剛透露,近期相關部門會發布文件進一步強調。
另外,在監測管理方面,也要明確排污單位對自行監測數據質量的責任,比如:在線監測或自動檢測前,環保部門要做審核。今后,環保部門所做的審核要取消,強化企業自主的責任。“誰來監測誰就對數據質量負責。另外也要加強對監測的檢查和指導”。唐桂剛說。
第二是進一步規范監測,包括監測的基礎設施,比如斷面和開孔的位置、監測平臺條件以及相關的條件。另外,要加強自動監測設備的規范化建設、運行。唐桂剛稱,一般來講,電廠在所有的企業當中規范化是做得最好的,但也我需要進一步加強規范化,特別是像設備的安裝、調試檢測,使其數據更有代表性和信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