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編程器不僅不能提供編程效率,反而出現了極高的不良率品,更要命的是很多不良率芯片已損壞,這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嗎(花錢買編程器編壞芯片)?
其實客戶的咨詢及反饋,也印證著我們編程器技術一路以來的發展及變革史,細節決定成敗!
通常,使用編程器編寫芯片出現不良品率,是有眾多因數造成的,比如芯片批次質量波動、編程燒錄房環境及人員習慣素質、夾具使用壽命、編程器老化、編程器時序的兼容性等原因。解決這些基本問題,一般可以通過加強人員培訓,設備維護升級或者及時更新芯片時序算法就可解決,并且也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那么問題真的是解決了嗎?實際上不良品率是降低了,然而損壞芯片的現象還依然存在!
如是公司投入了大量的硬件、軟件和時序研發人員來分析問題,但是得到結果是編程器硬件設計性能指標正常,軟件未出現非正常的BUG,算法時序也嚴格地按照芯片原廠提供的編程手冊來編寫。
于是一切的焦點似乎都慢慢地聚集在了原廠的芯片,當然了,原廠的芯片質量都是優良的!
通過編程器廠商與用戶、芯片原廠三方的不懈努力分析,終于找到了結癥所在。
芯片原廠分析失效芯片反饋:芯片有兩個等級的加密,第一個等級的芯片加密,用戶可以通過擦除即可繼續重復操作,而第二個等級的加密,也叫加死密,用戶一旦加密了,將無法再次執行任何操作!并且,加密位位于芯片的Flash區域內,占用了Flash區域地址的前幾個字節;
用戶方方案:我們的程序是使用了第二個等級的加密(死密),加密信息就在編程文件當中;
編程器燒錄流程:用戶調入文件,直接從Flash區域從上至下進行順序編程。
從看到的字眼“死密”,可想而知,對芯片的加密操作就必須慎之又慎;從以上的溝通信息得知,容易損壞芯片現象,不是編程器硬件、軟件或者時序指標不良造成的,而是給芯片加上了死密,鎖死了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