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已經注意到,最近市場上出現了一些有關單對以太網的話題,同時,一些旨在支持10Mb/s以太網的新標準也正在制定之中。如果你覺得10Mb/s聽上去很古董,其實你并不是唯一持有這種看法的人。畢竟,10base-T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而且即使時至今日,也鮮有局域網以此作為信號速率。但這次的情況卻有所不同。各類低速、窄帶物聯網設備為10Mb/s開啟了通往無盡可能的應用場景的大門——這些設備全部運行于單對以太網。
IEEE P802.3cg 10Mb/s單對以太網特別工作小組正在有條不紊地開發著10base-T1S(短程)和10base-T1L(長程)標準,以支持單對以太網10Mb/s傳輸速率。這些標準計劃于今年發布。事實上,我們已經有了一些單對以太網標準,例如在汽車行業中分別支持15米和40米有效傳輸距離的100base-T1(802.3bw)和1000base-T1(802.3bp)規范。面向汽車和工業應用,支持至少15米10Mb/s有效傳輸距離的10base-T1S標準也是可以用于替代傳統現場總線通信協議的一個頗具吸引力的選擇。但在10Mb/s單對以太網中支持至少一千米的有效傳輸距離,這或許能夠改變連接低速物聯網設備的方式,例如在暖通空調、安保和照明控制應用場景中使用的傳感器、制動器和繼電器,最終進入商業企業空間。
我們為什么需要它?
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我們可以在各種協議、媒介、導體截面和連接器類型中找到用于機器對機器(M2M)通訊的低速現場總線。終端單元連接目前是控制器和設備最廣泛采用的連接方式,例如用于探測溫度、濕度、壓力或其他環境因素的感應器,或控制閥門或諸如開關之類的繼電器等致動器設備。
鑒于使用場景如此紛繁復雜,10base-T1S和10base-T1L被制定出來用于為這些系統提供互通性,讓它們能夠在標準化的通用布線系統和協議上運行,最終達到取消專有接口和線纜的目的。而10base-T1L也為完成設備與運行于傳統局域網的系統之間的整合鋪平了道路。
那么,為什么不繼續使用當前已有的四對線纜10base-T標準呢?答案很簡單——因為它們不需要。既然這些低速設備只需要一對線纜,所以通過去除無用線纜線對將成本降至最低,并且讓線纜和連接器的整體尺寸保持最小,自然是合理的選擇。
有何區別?
不同于傳統的10base-T應用,10base-T1L將允許最多接入10個直插式連接器。這種應用也將容納被稱之為“混合段”的線纜配置。相比于傳統的鏈接段,混合段(有時也被稱作多分支)能夠在一個信道中支持超過兩臺設備。盡管我們尚不清楚如何利用這種配置,但預計一些商用企業空間中的建筑自動化系統或許可以發揮出這種配置的優勢。
10base-T1L也將計劃為其所連接的低速設備提供遠程供電支持。這些設備同我們在今天的PoE技術中所看到的一樣,但不兼容一類、二類、三類和四類兩對和四對線纜,因為這屬于單對應用。802.3bu協議,即數據線供電(PoDL)標準旨在為單對線纜傳輸最高13.6瓦的電力提供支持。
相同點是什么?
與其他IEEE企業應用類似,10base-T1L將受到目前正在起草中的TIA和ISO/IEC商業布線標準的支持。對于其他商業企業環境,ANSI/TIA-568.0-D-2 單平衡雙絞線用例和拓撲以及ANSI/TIA-568.5單平衡雙絞線布線和組件標準已進入開發狀態,ISO/IEC也在制定用于定義性能參數的文檔。
ANSI/TIA-568.5將列明多信道配置以及不同距離限制和帶寬,包括一千米的10個連接器和更令人期盼的100米的四連接器配置。當其成為企業單對局域網通用支持的選擇后,預期會取得快速發展。
568.5標準也將包括針對現場測試儀規格的規范要求。現場測試儀將通過我們熟悉的各種性能參數,例如回波損耗、插入損耗、綜合外部近端串擾(PSANEXT)、綜合外部遠端串擾(PSAACRF)、綜合遠端外部衰減串擾比(PSAACRF)、橫向變換損耗(TCL)、等水平橫向變換傳輸損耗(ELTCL)和傳播延遲等,來檢測安裝完成的單對線纜的性能。福祿克網絡早已通過參與標準制訂委員會,并與生產商合作,共同開發相關網絡組件的方式,為這些新興應用做好了準備。
正如我們在以往標準制定過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如8類線標準制定等,你可以放心的是,我們將繼續走在標準開發的前沿,并在開始部署系統時,全力為企業環境中的單對以太網應用測試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