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CAN總線物理層的一致性,CANDT系統參考ISO11898-2標準及主流車企標準對CAN節點相關的參數進行測量,本文主要對CANDT的測試項——總線輸入電壓限值測試進行解讀。
主要參考來源
總線輸入電壓限值測試項的評估包括隱性輸入電壓限值和顯性輸入電壓限值測試,其參考ISO11898-2標準的原理如下:
1、CAN節點隱性輸入電壓限值
一個CAN節點集成電路協議設置為總線空閑時,可檢測到的隱性位輸入限值應通過圖 1的電路測量。其中I的值是指可以產生使節點在隱性狀態下檢測到隱性位的最大差分輸入電壓的電流值。電壓源U的電壓為:
V=VCAN_H在隱性狀態下最小的共模電壓 ;
V=VCAN_H在隱性狀態下最大的共模電壓最大值—Vdiff在隱性狀態下的最大值。
圖1 ISO11898-2隱性輸入電壓限值原理
2、CAN節點顯性輸入電壓限值
一個CAN節點檢測到顯性位輸入限值的測量方法見圖2,此節點應該循環發送數據。其中I的值是指可以產生使節點在隱性狀態下檢測到顯性位的最小差分輸入電壓的電流值。電壓源U的電壓為:
V=VCAN_L在顯性狀態下最小的共模電壓 ;
V=VCAN_L在顯性狀態下最大的共模電壓最大值—Vdiff在顯性狀態下的最大值。
圖2 ISO11898-2顯性輸入電壓限值原理
CANDT測試原理
CAN總線輸入電壓限值即DUT接收報文過程中能正常識別的差分電壓范圍,按照ISO11898-2的定義,隱性電平上限值為0.5V,當總線出現等于0.5V的差分電平時,DUT應能正確識別為隱性狀態而正常發送報文;顯性電平的下限值為0.9V,當總線出現等于0.9V的差分電平時,DUT應能正確識別為顯性電平狀態而停止發送報文。即使總線存在一定范圍內的共模干擾,也能正確進行以上識別。
測試原理框圖如下圖,其中框圖中的U1是DUT供電電壓、U2是共模電壓、U3是差分電平。
圖3 CANDT設備隱性輸入電壓限值測試原理框圖
圖4 CANDT設備顯性輸入電壓限值測試原理框圖
注:ISO11898-2標準中,要求增大差分電壓值的是電流源,由于電流源本身的輸出電容較大,系統響應較慢,不適合來模擬電流源,這里使用電壓源串聯電阻的方式來等效電流源。
CANDT測試流程
1、隱性輸入電壓限值測試
如測試原理框圖圖3連接狀態,DUT和CANDT需正常通信;
斷開電壓源U3,調節電壓源U2,逐步將共模電壓調到6.5V或-2V,在此期間DUT應能正常發送報文;
調節電壓源U3,逐步將差分電平調到隱性電平上限值0.5V,判斷DUT是否能夠正常發送報文,若能,則表示測試通過。
2、顯性輸出電壓限值測試
如測試原理框圖圖4連接狀態,DUT和CANDT需正常通信;
斷開電壓源U3,調節電壓源U2,逐步將共模電壓調到6.5V或-2V,在此期間DUT應能正常發送報文;
調節電壓源U3,逐步將差分電平從隱性電平上限值0.5V調到顯性電平下限值0.9V,判斷DUT是否停止發送報文,若停止,則表示測試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