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1983年出生,博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專業。他從讀碩士時就開始潛心鉆研芯片設計制造,至今已發表國際論文12篇,申請專利30余項。2014年,組建團隊在嘉善創辦了浙江朗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朗德電子”),自主研發生產汽車尾氣傳感器,打響了突破國際壟斷“第一槍”。曾榮獲“嘉興市十大科技創新人才”稱號,被評為“創新嘉興”的杰出踐行者。
陳磊是個內斂的人,說話也顯得有些淡然。很難想象,這個80后博士是如何一步步在充滿荊棘的創業道路上走向成功的。
2014年,陳磊和他的小伙伴從上海來到嘉興,成立了朗德電子,正式開啟乘風破浪的創業之旅。自創業以來,陳磊一直目標明確——要打破國外的壟斷,研發出屬于我們中國的汽車尾氣傳感器。2017年,朗德電子終于迎來了第一單汽車廠家的業務,公司規模也從最初的寥寥數人增加到了近百人的團隊。
中間這3年,發生的一切,對于陳磊來說都是難以忘懷的回憶。而如今,作為“創新嘉興”的杰出踐行者,陳磊不僅實現了他的目標,還收獲了滿滿榮譽,前不久,他再次收獲新榮譽——最美新銳禾商。
“硬核”政策打包送上 企業獲得巨大支持
說起與嘉興的緣分,陳磊坦言,源于2014年的一場“創新嘉興·精英引領計劃”人才項目評選。
“當年我們的項目榮獲B類人才項目,得到了一筆創業扶持基金。”陳磊說,有了資金扶持,了解了嘉興的營商環境,加上政府對科創企業的扶持政策,讓他最終決定落戶嘉興。
思考再三,陳磊將公司設立在了離上海比較近的嘉善,“因為我們團隊的成員都把家安在了上海,嘉善相對近一些。”
創業的艱辛不言而喻,特別是搞芯片研發,資金支撐是關鍵。為了減輕陳磊團隊的壓力,嘉善科創中心(羅星)加速器表達了足夠的誠意,提供現成廠房、進行租金減免、給予稅收優惠、發放財政補貼等一系列“硬核”優惠措施打包送上。
“當時科創中心給我們的政策是企業落戶前3年租金全免,之后3年租金減半,這對于我們這種創業初期的企業來說,真的是巨大的支持。”這份幫助,陳磊一直記在心上,也正因此,陳磊決定了要在嘉興扎下根,為“創新嘉興”獻上一份科研力量。
在陳磊公司的生產車間內,記者看到了一枚小小的陶瓷芯片。“別看芯片小,當初就是因為它被國外企業壟斷,國內始終難以實現零的突破。”這種“卡脖子”的難受感覺,也是陳磊創業的原動力。
2014年之前,陳磊就職于一家汽車企業。“當時的汽車尾氣傳感器都是從國外進口的,我心里就在想,什么時候中國能有自己的汽車尾氣傳感器芯片。”
那時,陳磊已經有了辭職創業的想法。他是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專業的博士生,2008年就開始進行汽車尾氣傳感器上的芯片研發,并取得了一定的學術成果。
陳磊對自己有信心,對他們的團隊有信心,對“中國芯”更有信心。也是這種信心,讓他最終選擇自己創業,帶領團隊成功研發“中國芯”,打破國外壟斷。
越努力越幸運 奮進3年終遇轉折
創業的道路總是艱難的,更何況要實現零的突破。
“2017年之前,我們一單業務都沒有,大家都憋著一口氣往前沖。”對于創業最艱難的3年,陳磊記憶猶新。
雖然在2014年創業初期,陳磊團隊關于汽車尾氣傳感器的芯片技術就已很成熟,并可以成功投產,但是將芯片做成可進行銷售的汽車尾氣傳感器需要時間,去市場推廣汽車尾氣傳感器需要時間,讓市場接受新研發且沒有投入使用過的新產品更需要時間。
整整3年時間,陳磊帶著團隊披荊斬棘,而他自己更是全國到處“飛”。一個人,一個公文包,一天跑一個城市,是陳磊很長一段時間的工作節奏。不愿意見他,不愿意接受新產品的廠家比比皆是。
“習慣了,就慢慢推廣嘛。”回憶起那段艱難的時光,陳磊依然是平淡的語氣,說這句話時甚至帶著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