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圍繞履行國家高端智庫職責,中國經濟信息社數字經濟研究中心深入訪談數字經濟權威專家,搭建思想交流平臺,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新華財經北京1月18日電(盧德坤)為推動智能檢測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面向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國家重大戰略急需,打造智能檢測裝備產業體系,支撐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數字中國建設。
為什么要發展智能檢測裝備產業?其市場機遇如何?產業發展面臨哪些問題?如何推動智能檢測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此,新華財經獨家專訪了智能檢測裝備產業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歐陽勁松,請他談談對推動智能檢測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解和認識。
(SAC/TC124副主任委員、儀綜所歐陽勁松所長,圖片來源: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官微)
新華財經:七部門聯合印發《行動計劃》,在頂層設計上提出了智能檢測裝備的發展方向和落地措施。請您介紹一下什么是智能檢測裝備?為什么要發展智能檢測裝備?智能檢測裝備在新型工業化建設中的作用是怎樣的?
歐陽勁松:智能檢測裝備是以工業傳感器與儀器儀表為基礎,圍繞制造工藝實施、生產質量管控、設備運行管理、安全環境監測等智能檢測需求,與制造工藝強耦合,具有融合感知、自主分析、實時反饋等智能特征,用來實現穩定生產運行、保障產品質量、提升制造效率、確保服役安全等目標的在線檢測裝備。智能檢測裝備廣泛應用于機械、汽車、航空航天、電子、鋼鐵、石化、紡織、醫藥、電力和新能源、煤炭、建材、食品、軌道交通、家電生產等各行各業。
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強調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智能檢測裝備是“工業六基”的重要組成和產業基礎高級化的重要領域,對生產質量、產品質量至關重要,其發展水平關系到我國制造業發展水平。
首先,發展智能檢測裝備是補齊短板弱項、建設制造強國的迫切需要。當前我國智能檢測裝備產業仍存在技術基礎薄弱、高端供給不足、產業體系不完善和應用生態不健全等問題,已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短板。加快發展智能檢測裝備產業,有助于提升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為建設制造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其次,發展智能檢測裝備是推動產業數字化、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保障。產業數字化,裝備要先行。檢測裝備數字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業技術水平和制造質量。發展智能檢測裝備,將為系統深入推進智能制造發展提供裝備支撐,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提供根本保障。
最后,發展智能檢測裝備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和新型工業化的戰略選擇。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意味著效率的提升和效益的改善。發展智能檢測裝備,通過數字化手段提高檢測精度、質量穩定性,實現裝備性能、效能和價值的放大倍增,帶動關鍵領域技術進步和形成新經濟增長點,有利于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產業競爭力。
新華財經:《行動計劃》提出,發展智能檢測裝備需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強化智能檢測技術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提高智能檢測裝備性能、效能和價值。您認為智能檢測裝備的市場發展有哪些利好因素?
歐陽勁松:我國已建立起全球范圍內規模最為龐大、門類最為齊全、配套最為完善的工業體系,但我國工業總體仍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正處在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關鍵時期。同時,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逐漸減少,以人口紅利為基礎的傳統制造業原有優勢逐漸消失。以機器代替人工作為主要勞動力的模式迎來發展機遇,以智能檢測裝備代替人工檢測趨勢已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