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貴”紛紛投身造車,這一現象成為今年熱議的話題。早些年,互聯網企業爭相進軍智能手機、智能音箱,現在它們的新目標一致指向智能電動汽車這個超級終端。
汽車的智能化浪潮,在2021年上海車展上得到淋漓盡致展現。其中,自動駕駛成為比拼科技實力的焦點,大有成為未來汽車標配的意味。自動駕駛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對自動駕駛的高度關注勢必向上傳導。上游核心零部件商怎么看造車,自動駕駛未來已來?針對當前行業熱點和趨勢,新華網采訪了全球領先的激光雷達制造商禾賽科技CEO李一帆。
造車變簡單了,激光雷達成為智能汽車通用部件
就像蘋果重新“定義”了手機一樣,特斯拉的出現,讓今天談論的汽車不再是以前的汽車。汽車的屬性變了。
在李一帆看來,新能源汽車的興盛,成為了汽車行業新的推手。“大家本來都是進不來的,新能源開了個門以后,讓造車這件事變‘簡單’了。”
有趣的是,新能源撕了個口子,但進來的都是智能玩家。
底盤、三電(電機、電控、電池)是傳統汽車廠商擅長的領域,新進入的玩家最擅長的領域則是智能。其中,自動駕駛是智能汽車發展的大趨勢,盡管它并不會那么快到來,但無限想象的空間正是吸引玩家的機會所在。
“智能駕駛賦予汽車一個新的,不僅是增長點,也是一個差異點。”李一帆說,激光雷達是智能汽車的通用部件,但是裝幾個、用多少價位的、實現什么功能,目前行業沒有統一標準。這其中蘊藏著機會也帶來挑戰。李一帆認為,哪些公司能夠早早想清楚行業終局的樣子是怎樣的,朝哪個方向做的努力就是長期來看最有價值的,這是今天大家最關注的點。
激光雷達是無人車的眼睛,也決定著自動駕駛未來能走多快、多遠。
一方面在全球范圍內,激光雷達是一個競爭激烈的高科技領域。另一方面在國內,由于尚未形成固定的競爭格局,其豐厚的利潤吸引大量創業公司以及跨界競爭者入局。
盡管跨界廠商的加入,讓激光雷達玩家變多,但迄今為止,沒有一家能夠全盤通吃。正因如此,在現有形成的市場格局中,自2016年就進入激光雷達市場,并持續專注前沿技術研發及優質產品落地的禾賽,具有相對穩固的市場地位及競爭優勢。
激光雷達本質上是芯片,成本會不斷降低
目前,高級別自動駕駛的量產爭奪戰正在上演,行業內普遍采取多傳感融合策略,以知名主機廠構成的激光雷達“上車”陣營已初步形成。
盡管如此,在上海車展期間,也有主打L4級自動駕駛的廠商為了滿足客戶需求,發布了低成本的純視覺方案。如何盡快滿足車規級和低成本要求,被視為當下困擾激光雷達落地的兩大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激光雷達的芯片化趨勢已顯現,它帶來的好處是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從長遠看,激光雷達的成本不斷降低是可期的結果。
“硬件產品最終走向低成本,并且性能提升,終極辦法就是靠芯片,這是光電產品的最終形態。”李一帆說,激光雷達最終會成為集成度非常高、工藝成熟、運動部件越來越少的產品。在這個演進方向下,作為光電系統的激光雷達,當集成度足夠高時,它就更像一款芯片導向型產品。
禾賽堅信,芯片化的激光雷達將遵循摩爾定律的發展趨勢。“終極形態的激光雷達,將是一個很小、很成熟、高度芯片化、成本很低的產品。”李一帆深信。
臥“芯”嘗膽,禾賽已率先走上自主研發激光雷達全系列芯片的征程。
自2017年起,禾賽大量投入芯片研發,現在還在不斷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它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從芯片級到系統級去精心打磨激光雷達產品的品質,同時把成本逐漸降下來。目前禾賽已經發布了第一款搭載自研芯片的產品PandarXT,根據禾賽已有的立體產品矩陣,接下來芯片化固態產品值得市場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