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傳感器越來越熱。
近期,有消息爆出特斯拉重新啟用之前拋棄的毫米波雷達,為行業增添了新的“爆點”。去年3月,華為首次將毫米波傳感技術應用于家庭,“毫米波”一度登上了熱門詞。與此同時,一批國內外企業的大額融資報道,顯得毫米波傳感器格外“吸金”。
作為一種非接觸式傳感技術,毫米波雷達傳感器具有感測精準、不受惡劣環境條件干擾等優點。權威數據顯示,到2023年,毫米波雷達傳感器的市場總量將達千億元。
“毫米波傳感器的智能化能力是被遠遠低估的。”矽典微CEO徐鴻濤博士篤信,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實現平民化的毫米波傳感器將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徐鴻濤博士在2018年集結了一群經驗豐富、高技術素養的行業“老炮”們創立了矽典微,用同類企業一半的時間,完成第一代毫米波傳感器產品“研發、量產、客戶認可”的商業閉環。
面對毫米波傳感器如何實現更加主動的智能化服務,擴展到更多平民化的復雜體系應用,短短5年的時間,矽典微給出了他們的最新答案。
矽典微CEO徐鴻濤博士
3月29日,在深圳國際傳感器與應用技術展覽會上,徐鴻濤博士發布了兩款XenP系列毫米波傳感器,旨在幫助客戶優化智能設備對人體測距定位和多目標識別的需求。
其中XenP202TT基于高性能、多片級聯的S5系列SoC,在硬件算法上優化了軌跡追蹤和多目標識別。XenP102RM基于輕巧易用的S3系列SoC,提升精準測距能力,與人體定位功能相結合,優化距離感應算法,深入豐富的智能家居、智能照明、安防檢測及智能商業應用場景中,憑借毫米波的天然優勢,讓無感交互的智能時代踏上新臺階。
圖片矽典微XenP202TT多目標識別和XenP102RM人體測距感應毫米波傳感器
發布會上,徐鴻濤博士為觀眾介紹了矽典微XenP影系列毫米波傳感器帶來的創新變革,為了讓現場觀眾更直觀地了解產品的功能和特性,現場帶來了基于XenP202TT的智能風扇風隨人動的效果演示,以及XenP102RM的智能燈隨人動的絢麗燈光效果演示。無論人在走動、靜站狀態下,都能被精準識別并清晰地呈現。為讓客戶能更好地體驗毫米波傳感器SoC的性能,兩款產品已在矽典微芯選玩盒商城上線。
在采訪中,徐鴻濤博士告訴記者,2023年將是矽典微高速發展的一年。同時,他也同記者分享了矽典微打造智能毫米波傳感器背后的故事和對行業發展趨勢的看法。
以下是專訪對話內容:
創業選擇毫米波賽道 敢做顛覆性產品
Q:請您談談矽典微為什么選擇毫米波賽道?當時是怎么判斷這個市場的?
徐鴻濤博士:從做項目開始,我們就做了兩個判斷:一個是商業邏輯上判斷我們做這個產品,對客戶或者應用需求是不是真正有價值;二是基礎能力上判斷我們團隊是否認可做這個產品。我們團隊的基因是希望做一些有門檻的產品,能做正向的產品定義,而不是僅做跟隨、替代和模仿。
矽典微團隊前期的積累,不僅體現在高頻上,還有實現完整SOC的能力,在電源管理、信號處理、硬件加速、收發機等方面都可以實現自主研發。這也展現了我們選擇這一賽道,足以支撐產品研發的快速推進。
毫米波的智能化能力是被遠遠低估的。雖然大家奔著車用領域、5G去布局,但我們認為傳感器真正實現大規模普及,一定是發生在消費類、工業類的應用場景中。而這些場景,需要好的毫米波傳感器,矽典微應該去完成這個重要的使命。因此,基于這樣的基因和情懷,我們希望做點與眾不同且有顛覆性的產品,選擇了這一賽道。
Q:請您分享創業或研發過程中的一些挑戰?
徐鴻濤博士:創業最大的樂趣就是克服艱難的過程。在過往的五年里面,矽典微經歷了很多挑戰。一方面是我們做的事情的確很難,主要難在產品開發上;另一方面,我們在做創新的產品,要教會客戶怎么用,將供應鏈全部打通,這是創業最辛苦的過程。但反過來說,這也能促使我們的能力不斷提升。
雖然大家覺得這是個機會,但毫米波芯片方案的開發周期慢、時間長,真要真金白銀投入去做,還是讓人有些猶豫的。因為企業無論成長有多快,規模有多大,都需要去走通一個芯片公司該有的商業模式和艱難歷程。這不僅需要團隊有耐心,也需要投資人有耐心。
堅持正向定義 三項指標樹立行業標桿
Q:我們看到矽典微的芯片有S3和S5,請問命名的時候是怎么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