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
7月13日召開的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暨“萬人助萬企”活動推進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安偉表示,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在全社會營造尊重企業家的濃厚氛圍,為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在鄭州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中,一大批有膽識、勇創新的企業家茁壯成長,他們勇于拼搏、敢闖敢試,追求卓越、永不停頓。本報開設“推動鄭州高質量發展——領跑·弘揚企業家精神”專欄,選取一批領航企業及企業家,深入報道蘊藏其中的競爭、奉獻、進取精神,汲取榜樣力量,共同奮進前行。
人物名片
任紅軍,高級工程師、鄭州大學碩士生導師、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長期從事多門類傳感技術、探測器及系統解決方案的研究、開發及產業化,是我國知名的氣體傳感器研究及應用專家,也是我國氣體傳感器研發生產的開創者之一。
(漢威科技集團董事長任紅軍 圖片來源:漢威科技集團官微)
可充電的智慧燈桿,擁有“感知器官”的公廁,24小時實時監測的窨井……走進鄭州高新區,隨時隨地可以感受到智慧生活帶來的便利,而開啟智慧生活的“密鑰”,正是作為萬物互聯、萬物智能基礎的傳感器。
就是在這片土地上,任紅軍帶領漢威從零做起,從核心器件氣體傳感器延伸到下游的儀器儀表、系統集成,慢慢形成了“以傳感器為核心,涵蓋智能儀器儀表、云端技術、軟件”的完整物聯網產業鏈,長期保持國內氣體傳感器與儀器儀表的龍頭地位。問及其高質量發展的密碼,任紅軍表示:“這么多年的發展,漢威做對了兩件事,一是選擇傳感器這個賽道,二是沿著傳感器產業鏈進行持續性的技術創新和版圖拓展。”
從“0”到“1”,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任何成功都非一朝一夕。“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那是個家電、MP3、MP4等電子產品跑馬圈地的時代,但是漢威沒有趕這個潮流,而是另辟蹊徑選擇了傳感器。”任紅軍告訴記者,1998年9月,他創辦了河南漢威電子有限公司,也就是漢威科技集團的前身。
資料圖 來源:漢威科技集團官方微博
“當時的漢威可謂一窮二白,員工只有個位數,辦公地點則是一間租來的破舊廠房。但既然選擇出來創業,大家心中都憋著一股勁。”任紅軍介紹說,當時,氣體傳感器的一些先進技術還掌握在一些發達國家的手中,賣給我國的產品價格昂貴,在一些細節上并不能很好地匹配國內市場需求。漢威就抓住這個突破口,沿著傳感器產業鏈走上了一條依靠自主創新、研發生產的道路。
從1998年到2003年,漢威在5年時間里從一顆傳感器做到了全系列傳感器,從年營收30萬元做到了年營收近千萬元,從無名小廠做到了國內氣體傳感器行業第一名。再后來,漢威沿著傳感器產業鏈向下游延伸,擴展到儀器儀表領域。
2008年,漢威已經實現了半導體、催化燃燒、電化學、紅外光學四大門類傳感器的技術工藝國產化和批量生產,多門類工業和家用儀器儀表已廣泛應用于工業安全、市政監測、環境監測、燃氣安全、居家智能與健康等領域,當年的營收突破了1億元大關。
2009年,漢威順利成為國內首批、河南首家創業板上市公司。2010年,漢威沿產業鏈繼續發展,進軍物聯網產業,不斷開拓智慧城市、智慧安全、智慧環保、居家安全與健康等領域,長期保持國內氣體傳感器與儀器儀表龍頭地位。
從“木”到“林”,創新是發展第一動力
在漢威的展廳里,展示著各種檢測“神器”:和手機連接的家用燃氣報警器,能夠實時感知可燃氣體泄漏;環境監測器,可以捕捉到空氣中微小的變化;激光燃氣巡檢車,時速60公里以下可檢測到微量的燃氣泄漏……這些都是漢威發展路上結下的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