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時期,費勉儀器的主要業務是為高校實驗室和研究所提供集成了自己核心技術的整套實驗設備和解決方案,這些設備主要用于半導體材料、航空航天有關領域的研究。隨著企業的發展,在立足實驗室設備產品和開發高端儀器的同時,謝斌平和技術團隊也在工業和民生產品方面進行了研發應用的探索,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在工業領域,費勉的MBE系統(分子束外延生長技術, 是半導體等新材料研發制備的關鍵技術)的國產化已經實現了零的突破,從2021年起陸續向國內半導體公司交付多套設備,用于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巴條生產和半導體材料晶圓薄膜外延,覆蓋傳統GaAs、InP器件,新型硅基氮化鎵器件和氧化鎵等新一代半導體器件。”從四英寸晶圓的MBE系統的供貨,到八英寸的供貨,再到未來逐漸實現全尺寸的供貨,費勉儀器一步步地實現著從實驗室到工業領域的跨越。“目前全尺寸生產型的MBE系統由一家法國公司和一家美國公司掌控,如果費勉的這個目標實現,意味著在研究分子束外延晶圓薄膜技術上我們將有機會突破‘卡脖子’,實現本土化。”
在其他民用領域,謝斌平也在帶領團隊嘗試各種業務拓展。比如,基于費勉儀器的等離子技術拓展出的等離子空氣消殺、等離子水技術,等等。
3、勇攀科技高峰
近者悅、遠者來。如今,昔日老工業基地寶山,正蝶變成為創新創業熱土,也為越來越多像費勉儀器這樣的科創企業在此生根發芽提供著肥沃的土壤。
費勉儀器2017年8月遷入寶山區機器人產業園,這也是費勉儀器的第4次搬家。“伴隨著費勉儀器的成長,我們需要更大的空間。”在謝斌平看來,“此次搬家可說是費勉儀器一個比較大的跨越,我們的人可以更多,我們做的事情也可以更多,距離我們的創新夢想也更近了。在此過程中,確實得到了張江寶山園挺多支持的。”
與謝斌平的感受一樣,在費勉儀器的小伙伴們看來,這里正是理想的高科技制造型企業的創業地,費勉儀器在這里得到了全方位的“呵護”:機器人產業園可以為公司辦理工商、環評等手續提供專業指導,提高企業的辦事效率;寶山區科委、經委、人才中心等部門多次到企業實地調研,了解企業經營中的實際問題,針對企業特點,給予了資金補貼、人才留滬等方面的支持;工會等部門對企業員工進行高溫慰問暖人心;政府提供的公租房也為企業留住人才提供了必要的住房保障;一系列的科創政策使企業可以安心研發生產,進而為建設科創主陣地做出更多的努力。
與此同時,謝斌平覺得,不止寶山,上海這座包容的城市,也無處不在地給予著科技企業充足的個性化發展空間。“我1999年來到上海后,就沒有長時間離開過。我喜歡和習慣這里的環境,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有兄弟公司,有客戶,有政策和項目支持,在上海我們能夠安心地專注于做我們自己的事情、專注于科技創新的前沿探索。”
良好的創新環境,也激勵著謝斌平和費勉儀器向更高的科技高峰攀登。下一步,費勉儀器將繼續依托自身研發力量,充分利用自身技術優勢,不斷提升產品性能,開發新產品,進一步實現高新技術在工業領域等的轉化,做行業的領跑者。
“我們一直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如果不能實現科研儀器的自主創新,就很難做出引領性的工作。正是在此意義上說,高端儀器的自主創新,是我們必須補上的‘功課’。”
“費勉儀器的產品可能普通人不會直接接觸到,但是,在人們生產生活的背后卻很可能是離不開的。”談及上海科創“核爆點”,謝斌平表示,“核爆具有廣度和深度,費勉儀器所在的賽道雖然高端,但也相對冷門。我希望的是,費勉儀器更像是長江或黃河的起源,可能看起來并不顯眼,卻恰恰是澎湃活力的起點和動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