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榮祥:因為“工業4.0”和“工業2025”最核心的方面是智能化制造,不管網絡化還是數字化,最前端都將是智能化,但所有的這些都將離不開傳感器,就像一個人一樣,眼睛其實就是視覺傳感器,鼻子是嗅覺傳感器,而皮膚就是觸覺傳感器,正因為人有著這么多智能化的器官,人類才是高等智慧化的動物。除此,人還有執行器,如手、腿,包括眨眼、撇嘴這種動作,都是某些組織通過神經傳輸給大腦,大腦將這些數據進行計算和處理然后在指示給器官,器官才能做出各種動作和行為。在整個控制理論里,所有的控制實現都是要經過前端的感知,雖然有些系統屬于預先性的設置,但是預先性的設置和條件式的反應完全是兩回事,在智能化方面也是兩個性質的。假如將一盆水潑向一個人時,如果是預設置型的,過來的不管是什么水都會躲開,因為無法對水進行感知判斷;而如果是感知型的,要對潑來的水要先感覺是冷水還是熱水,如果感覺很痛苦就會對下面的潑來的水迅速躲閃,如果感覺舒服就會很享受的迎接。這也是很多人開發娛樂項目的重要依據。而如果進行預先性的設置,很明顯,人其實就沒了感覺和判斷能力。
在智能化方面,傳感器的角色就是這種關鍵性的,沒有了感知,智能化將無從體現。如果整個系統都是很多經驗性或者預測性的,這里面首先就需要超大數據的支撐,另一面在實際情況中各種變化都是新的,不可能先有一種預先對其準確無誤的預測,這就會給實際的生產造成某種隱患。
所以在智能生產中,傳感器的角色是絕對關鍵的。
傳感器行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企業的全球視野
在整個工業4.0過程中,傳感器可以說需求巨大,市場廣闊,應用廣泛,但也因為這樣,出現了技術分散、市場分散、投資分散的問題,一個“散”字正代表了現在整個傳感器市場,這對未來的發展也將是一個難點。
谷榮祥:從全球的角度看,主要是技術的發展,技術的發展是否滿足工業制造的發展;從中國目前的情況看,首先是投資,大部分企業的投資力度都是不夠,或者說缺少資金支持;其次就是中國企業的全球視野不夠,很多中國企業都只是瞄準中國市場,但中國市場占全球市場最多也就10%,甚至有數據顯示是5%;最后就是技術的研發和產品價格問題,這里面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產品價格過高的話就會直接導致很多企業用不起,而很多企業用不起就會導致整個行業的銷量大減,進而又影響到生產企業效益,這又一面會使生產企業被迫抬高價格維持企業效益,一面在技術資金投入上會縮小,技術投入不足進而又會導致生產成本很大,從而使整個行業陷入一種很危險的惡性循環當中。
在解決這個問題上,生產企業應該主動的盡可能的降低價格,從而拉動市場的需求量,大的銷售量進而會帶動企業的高技術投入,從而會使很多環節中的問題逐漸得到解決,這對中國傳感器行業或者是工業2025的進程都將是大大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