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如何乘著國家深推軍民融合創新戰略的東風,促進企業自身快速發展?記者采訪了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吳幼華。
問:儀器儀表行業深度參與到軍民融合國家大戰略中對促進強軍和促進儀器儀表行業自身發展有哪些方面的意義和作用?
吳幼華:儀器儀表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起4個作用,一個是工業生產的倍增器,一個是科學研究的先行官,第三個就是軍事中的戰斗力,第四個是是現代社會活動的“物化法官”。如果沒有儀器儀表,我們打不贏高科技戰爭。這是儀器儀表行業參與軍民融合的初始緣由。
儀器儀表雖然小,但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滲透在包括國防軍工的各個領域,不可或缺。比如船用的高端儀器儀表非常缺失,依賴進口;他們非常希望儀器儀表行業能夠助力海上國防力量的增強。軍工科研單位也有把研發的儀器和測控的技術向民品轉化需求的,希望借著我們學會的平臺,與民品企業結成對子開展合作,把技術向民企和民品市場轉化,這對于軍工企業發展是非常利好的。
作為國家戰略的抓手,儀器儀表行業正好趕上國家推出軍民融合戰略的時機。軍民融合的意思就是寓軍于民,以民促軍,軍民共舉,共同發展。如果把儀器儀表企業引入到軍工行業,接軍品訂單,首先能夠提升企業的資質,因為參軍對企業的要求門檻很高;其次還可以獲得很多資源,能夠延伸企業的產業鏈。因為軍工產品的工藝、材料、標準和技術都是很高的,把軍品技術引入到民品加工中,對民品品質會有很大的提高和促進。
問:學會作為儀器儀表行業的重要學術組織,圍繞軍民融合大戰略,開展了哪些工作?請您談談學會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吳幼華:習主席和中國政府多次提出把軍民融合作為國家戰略之一,學會非常重視。學會常務理事會理事大會通過了今年的學會發展幾大戰略,軍民融合就是其中之一。
學會和其他7家中國科協所屬學會(中國兵工學會、中國航空學會、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中國核學會、中國宇航學會、中國電子學會、中國復合材料學會)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科協軍民融合學會聯合體,也是軍民融合科技創新展的承辦單位,已經成為促進軍民融合的大平臺。學會還組織了兩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一些儀器儀表企業參加。
學會還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成立了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作為聯系和協調軍工科研單位和儀器儀表企業的橋梁平臺,下一步必將在軍民融合發展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學會和造船學會也展開合作,共同推動海洋強國戰略。學會與工信部軍民推進司緊密聯系,及時了解政府的政策和專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