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ergy公司的S3是與德爾福公司合作開發的固態激光雷達,采用8線激光,內部無旋轉部件,可集成于整車內。在此前的報道中,Quanergy公司的CTO表示每臺S3成本在200美元。價格極低的原因在于產品的配置,“8線”、“固態”這兩個特性決定了成本的有效控制。“固態”意味著不能360度轉動,只能探測前方,但探測范圍的不足,可以用數量來彌補,在車身四角布置四臺或六臺S3,是德爾福無人駕駛汽車所探索的方案。
通過這兩個美國科技企業在2016CES上發布的新產品,我們可以得知激光雷達的技術特性正逐步切合無人駕駛領域的產業化需求,去除測試階段的冗余硬件配置后,成本有望大幅降低。
傳感器應用趨勢:同類結合、多種組合、場景創新
傳感器作為智能裝備除人工設置參數以外的唯一輸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傳感器感知外界環境的能力,決定了智能裝備信息輸入的準確性和豐富性。對于傳感器的有效應用的創新,往往也是智能裝備功能創新的基礎。智能裝備對于傳感器的創新應用主要有以下三種趨勢:
同類傳感器結合使用,單一功能上的縱向深度結合
這種情況下,系統在單一功能上往往有著極高的需求,為滿足系統在單一功能上的高復雜需求,同類傳感器有機結合,形成的冗余結構保證了系統在該功能上的安全性。如無人駕駛汽車的感知系統,多種視覺、位置覺傳感器的有機結合,形成了相互補充的冗余結構,從而保證了系統能夠正確、高效地實時感知外界環境,做出正確駕駛決策。
此時,傳感器之間在功能上往往有著主導和輔助的區別和聯系,起主導作用的傳感器是產品實現的核心技術壁壘。
多種傳感器組合使用,多種功能上的橫向廣度組合
為滿足系統多類型、多層次的輸入輸出需求,多種類型的傳感器創新組合,形成智能裝備的多種感覺,根據多種感覺形成智能反饋。如情感交互性機器人Pepper以及其他陪護型、早教型機器人等,多種感官的組合形成了視覺、位置覺、聽覺等情感感知系統,再通過內部的人工智能算法形成智能反饋。
此時,硬件之間不存在主次之分,系統和算法芯片也同樣發揮重要作用。
新型傳感器應用于傳統設備,賦予設備智能化的生命力
新型智能傳感器應用于傳統設備,賦予傳統設備“感覺”,從而升級為智能設備。如激光雷達與掃地機器人的結合,形成了路徑規劃式的掃地機器人;血壓傳感器、心率傳感器、位置傳感器和手表、手環的結合,形成了集各種健康監控功能于一身的可穿戴式設備等。
這種情況下,由于傳統設備本身具備需求,因此是主要一種存量市場的滲透替換現象,而新型傳感器應用帶來的效果改進具有明顯的消費者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