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層面說,如今很多企業宣稱自己的車可以達到車聯網水平,但實際沒有達到車聯網所需的技術標準。有專家認為,國內在汽車與網絡相聯的硬件、軟件方面都與國際先進水平有不少差距。如被譽為汽車神經控制中樞的芯片工作溫度、電磁兼容、抗震、抗干擾等方面的技術,基本被國外廠家主導,國內一般電子芯片的生產廠家難以企及。
從安全層面說,信息安全是車聯網面臨的巨大挑戰。據悉,去年9月29日360舉辦的車聯網大會上,網絡安全工程師現場破壞了比亞迪智能系統。另外,特斯拉前不久召回一批有安全漏洞的汽車。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盧衛在車聯網應用產業大會表示:“車聯網發展不僅需要在模式和技術方面要完善和創新,還須有效防止黑客的攻擊。”
從企業層面說,國內傳統車企很難進行獨立車聯網的技術開發。有業內人士指出,國內車企真正具備專注于科技與造車的企業還很少,不少汽車公司趕風口、弄噱頭,甚至連最基本的外形都是“山寨”、“逆向開發”。
業內預計車聯網10年內全覆蓋
汽車被稱為電腦、手機、電視之外的“第四終端”,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正變得越來越重要。中國互聯網協會援引第三方機構發布的數據稱,我國2015年車聯網的滲透率達到10%,市場規模1500億元;到2020年,汽車與網絡相聯用戶將超過4000萬人,滲透率將超過20%,市場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
未來車聯網發展趨勢瞬息萬變。對于企業來說,找準發力點,將用戶體驗融入產品開發,才能更好地提高產品美譽度。鄔賀銓院士預計,中國的車聯網市場2020年是361.3億歐元,可以占全世界車聯網市場的三分之一多。到2022年25%的車會有車聯網功能,2025年每一輛新車都以多種方式聯網,中國10年后將實現車聯網全面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