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的未來發展速度和潛能離不開國內制造業的現狀水平。相較于德國的工業化發展,中國的制造業在以下幾個方面呈現不同的特征:
自動化程度:相較于德國先進的自動化程度,國內制造業的自動化水平普遍較低或中等。
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德國的MES系統是一個標準化流程的整合方案系統;而國內的MES系統相對較孤立,一般有好幾個不同軟件分管不同部分,從而造成信息脫節,或者同一個工廠的管理標準不一致。
數據信息管理:德國的制造過程的數據基本透明化,并且由一個中央管理部門統一管理;而國內的信息透明化程度較低,并且數據分散,僅根據一定需要收集、運用部分數據,使得企業慢慢發展龐大后,造成數據脫節,不僅導致無法很好利用數據分析做決策,反饋產品信息,更是需要花很多時間整合、完善甚至糾正數據。
數據精確性和完整性:德國采用自動化數據收集,保證了數據精確性和完整性;而國內由于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較低,一般還是以人工收集數據為主,從而導致數據不精確不完整。
供應商管理:德國整體制造業水平較高,上游供應端信息化自動化水平也相對較高,進而更良性的帶動了德國工業4.0的發展;而國內供應商工業信息化自動化程度層次不齊,這造成了即使一個工業信息化自動化較成熟的制造企業,也很難推動真正意義上的包括供應商整合管理的工業4.0。
管理技術人員素質:德國的自動化IT管理人員技術水平較高,并且經過較專業的培訓;而國內缺乏這類核心人員開發和改善工業4.0需要的信息技術平臺,更多的人員還是集中在勞力和業務管理層面。
中國工業4.0的發展現狀
國內已經陸續有一些企業推出了工業4.0概念的項目,如國內一家領先的家電企業在2012年投資打造的智能互聯工廠已投產運營;一家領先的醫療健康企業推出了ERP及 POS項目,建立了智能管理體系,嘗試實現從供應鏈到營銷鏈的全程信息集成共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