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6日國務院常委會議決定,開始實施《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并且李克強總理明確指出“用先進標準倒逼中國制造升級”。
中國制造的步伐在加快,一些中國企業已紛紛開始投資啟動工業4.0應用,然而受限于中國制造業的現狀和信息化水平,參與投資的行業以及投資的業務領域都較狹窄,并且布局相對較孤立,未形成整合的工業4.0的投資布局。而從發達國家如德國、美國的發展經驗來看,工業4.0內容所覆蓋的領域可以貫穿研發到售后服務幾乎所有領域,“中國制造2025”未來升級潛力實際非常巨大。
工業4.0的應用范圍
工業4.0應用不僅可以覆蓋從研發到售后的各個業務環節,也可以拓展到橫向的供應商管理領域。
研發工程端的工業4.0應用包括數字化協同合作、數字化模型和產品虛擬化,通過運用信息化技術,可以大大縮短研發周期,減少研發風險,提高創新效率。供應鏈管理主要從縱向,即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橫向,即供應商整合管理兩個角度考慮工業4.0的應用,應用層面非常廣泛,包括現在國內較熟悉的智能工廠、智能供應鏈、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等,可以幫助企業提升整個供應鏈的效率,降低成本,以及規范化管理上游端供應商質量。再往后端推移,工業4.0技術也可被廣泛應用于設備智能維護及實時服務、打造數字化工作環境,以及運用數字化技術手段提高營銷效率,提供更優質的銷售及售后服務等。
總而言之,工業4.0在發達國家的應用已開始逐漸覆蓋到各個領域,甚至一些知名的領先企業,通過積累和推進工業4.0在企業內的應用,從而衍生出新的業務模型。如通用電氣在2012年創造了工業互聯網的概念,從僅制造和銷售設備的傳統工業企業,開始轉型為同時提供數字化服務的企業。通過收集、分析和反饋給客戶大量的設備使用數據,通用電氣可以幫客戶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開展實時設備維護服務。例如,通用電氣目前僅通過軟件監控分析,遠程協助飛機維護及提升飛機燃料使用效率,解決每年航空領域總值高達2840億美元的浪費問題。
國內制造業自動化發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