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實現成本降低50%、生產周期縮短50%這種看起來不可能的目標,單一提升制造節點本身是不可能實現的。
智能工廠不僅是制造,還在于連接
因為智能工廠的核心要義除了先進,還在于連接。
智能工廠意味著人類、機器和資源能夠實現互相通信,生產設備不再是過去單一而獨立的個體,信息在不同的設備之間“流動”,實現機器對話機器,機器對話生產部件,就像社交網絡中一樣自然。
工業風向標認為智能設備“知道”它們如何被制造出來的細節,也知道它們的用途。智能集成感控系統按照實現設定的程序自己完成生產全部過程,減少人在生產中的參與,以此提升產品質量,解放人力。
徹底打通企業從上到下的生產管理信息流,這比早期的數字化工廠、柔性智能自動化工廠,又是一個大臺階的飛躍。
工業4.0時代直接將人、設備與產品實時聯通,工廠接受消費者的訂單直接備料生產,省卻了銷售和流通環節,因此能夠實現整體成本降低50%、生產周期縮短50%的目標。
綜合的提升與附加的好處——綠色制造
最終,我們能將所有工業相關的技術、銷售與產品體驗統合起來,建構出一個有感知意識的新型智能工業世界。
工業4.0時代的智能工廠,機器設備具有強大數據處理能力,它們提供的信息、統計數據和動態分析能夠使生產變得更精益、更節能。
現在的許多生產線的能效低于60%,這意味著它們還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節約水電對現代工廠管理來說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智能工廠能夠幫助企業實現環保目標。
進一步,更可利用智能物聯網預測部分狀況,通過先進分析,及時精準生產或調度現有資源、減少多余成本與浪費等等,創建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的智能工廠。
以上這樣的架構雖然還在摸索,但如果得以從操作智能、運營智能和商業智能三個層次,把設備、生產線、工廠、客戶等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最終能進一步通過分析各種大數據,直接生成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
這將意味著,工業4.0將是一件非常激動人心的實體經濟形態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