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2017年這些元器件價格將繼續上漲,元器件生意競爭越來越激烈。元器件分銷行業也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洗牌和轉型已經不可避免。中國手機市場更是掀起一股漲價潮,漲幅從幾十元到一兩百不等。
廠商對漲價的解釋是因為上游原材料缺貨,包括主芯片組、顯示屏與觸控模組、前后攝像頭、存儲模塊四大件幾乎都處于缺貨狀態。之前就有研究提到這主要是因為“沒有預計到市場行情發展速度,市場的不穩定以及競爭”。所以使整個產業鏈上很多產品出現了缺貨;不少代理商和分銷商囤貨壓貨,試圖抬高芯片的價格。
為什么今年會出現手機相關器件大缺貨?
其實在前幾年國產手機的核心元器件大多是由美國、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臺灣廠商供貨的,但是最近幾年,中國大陸廠商已經后來居上,在手機芯片方面與國外企業的差距大大縮小,包括華為海思、展訊及小米都能自主設計芯片。
面板方面,中國大陸廠商的產能已超越臺灣,僅落后于韓國,居全球第二。尤其是在顯示屏與觸控模組方面,中國大陸廠商已經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不用依賴進口。所以這部分元器件的“缺貨”狀態不會持續太久。
除了元器件“缺貨”之外,2017年中國手機市場的漲價因素還與向高端市場轉型有關。從去年開始,許多國產手機廠商加強向中高端市場布局。
根據業界人士表示,做平臺型芯片,必須缺貨,必須像銀行一樣通過信貸來控制市場。
元器件處于缺貨狀態,終端制造商如何巧妙應對呢?
1. 有效改善交期和穩定供應
對于缺貨問題,其實一直深度困擾著的是終端制造商,作為供應鏈中起著潤滑劑作用的分銷商順勢而為,積極幫助制造商緩解缺貨之苦。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將這些信息分享給上游供應商,幫助供應商有效改善交期、穩定供應。其實也加大庫存和備貨,以支持制造商的生產需求,同時協助制造商制定更準確的生產計劃和采購預測。
客戶會因你缺貨而跑到競爭對手那邊嗎?其實這個是肯定會有的,如果是大家的話也是會這樣做的。大家在供應鏈上都會做一個平衡,不會講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
這一次缺貨,確實是影響到很多客戶的出貨量。即使有客戶轉向競爭對手,也是需要幾個月時間,甚至還會影響到客戶全年的出貨。
2. 缺貨處理重在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
只要電子元器件的生產周期始終在4-6周以上,只要經濟周期淡旺季波動,電子元器件供應鏈缺貨問題就很難得到徹底緩解。但如果做好供應鏈管理工作,認真面對缺貨問題,客戶可以將以上缺貨誘因帶來的困擾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