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慧博資訊 ,作者魏爾德2.4
電子皮膚是新型的仿生柔性觸覺傳感系統,在人形機器人與外界感知的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傳感技術是機器人感知環境的基礎,觸覺傳感器可以通過物理接觸獲得物體表面的相關特性,并將外界的信號轉化為物理信號。柔性傳感器是觸覺傳感器的一個子集,是一類特殊的傳感器,在電子皮膚的應用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國內部分廠商擁有柔性觸覺傳感器生產布局,均處于早期階段,多功能柔性觸覺傳感技術仍是國內“卡脖子”技術。人形機器人的需求驅動有望帶來電子皮膚的大規模應用,加速國產品牌技術進階。
圍繞電子皮膚,我們來了解其功能特性、結構組成及工作原理、技術難點能問題,而柔性觸覺傳感器作為電子皮膚中最重要的傳感器件,將作為研究重點進行討論,柔性傳感器結構及材料構成、制造技術都有哪些,當前國際競爭格局是怎樣的,市場規模有多大,人形機器人的需求驅動能帶來的新增量有多大,相關公司又有哪些,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這些問題。
01 電子皮膚概述
1.生物皮膚與電子皮膚
皮膚是人體與外界環境交流的橋梁。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其重量約占人體體重的16%,成人皮膚平均總面積約為1.5m2。人體通過皮膚感知外界壓力和溫度,感受物體的表面形狀質地,具有保護、排泄、調節體溫和感受外界刺激等功能。人類皮膚由表皮層、真皮層和皮下組織構成,并由復雜的血管神經網絡連接。
人類皮膚具有延展性、自愈能力、高機械韌性、觸覺感知能力等特性,電子皮膚(E-skin)是一種模仿自然皮膚功能的創新技術。電子皮膚的核心在于使用先進的電子和材料科學技術來制造出能夠感知環境變化的靈敏表面。電子皮膚結合了柔性電子、納米技術和智能材料,旨在模擬自然皮膚的觸覺、溫度和壓力感應等功能。這種技術在醫療監測、先進的假肢設計、機器人技術和人機交互等領域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2.電子皮膚特性
電子皮膚的關鍵特性包括下面五個方面:
(1)靈敏性
電子皮膚通過集成的微型傳感器陣列,能夠精準地感知和響應微小的壓力、溫度和觸覺變化。這些傳感器利用電阻、電容或其它電學特性的變化來檢測外部刺激,從而實現高靈敏度的感應。
(2)伸展性和柔韌性
為了模仿自然皮膚的伸展性,電子皮膚使用了特殊的柔性材料,如硅橡膠、聚合物或納米復合材料。這些材料能夠在拉伸、彎曲或扭曲時保持其電子特性和功能。
(3)自愈性
某些高級電子皮膚設計包括自愈功能,能夠在受到物理損傷后自動修復其結構和功能。這通常通過使用特殊的化學成分或微膠囊技術實現。
(4)可穿戴性和透氣性
電子皮膚在設計上強調可穿戴性和對皮膚的透氣性,以確保長時間佩戴的舒適性。通過微孔設計和輕薄材料的使用,電子皮膚可以有效地允許空氣和水分通過,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5)生物兼容性
在醫療應用中,電子皮膚的材料和設計必須確保與人體皮膚的兼容性,避免引起過敏反應或其他不良反應。這要求使用經過認證的生物相容材料,并考慮到長期與皮膚接觸的影響。
3.電子皮膚主要組成結構
電子皮膚(E-skin)是一種先進的技術,它模仿了人類皮膚的功能,能夠感知環境中的不同類型的刺激。這種技術在醫療、機器人和可穿戴設備領域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下面是對電子皮膚主要組成結構的詳細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