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發展需經歷自動化、信息化、互聯化、智能化四個階段。智能制造發展需經歷不同的階段,每一階段都對應著智能制造體系中某一核心環節的不斷成熟,分為四個階段。
分別為自動化(淘汰、改造低自動化水平的設備,制造高自動化水平的智能裝備)、信息化(產品、服務由物理到信息網絡,智能化元件參與提高產品信息處理能力)、互聯化(建設工廠物聯網、服務網、數據網、工廠間互聯網,裝備實現集成)、智能化(通過傳感器和機器視覺等技術實現智能監控、決策)。
我國目前仍處于“工業2.0”(電氣化)的后期階段,“工業3.0”(信息化)還待普及,“工業4.0”正在嘗試盡可能做一些示范,制造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正在逐步布局。
1. 自動化生產線集成
國內系統集成商正在崛起。系統集成方案解決商處于相對于智能設備的下游應用端,為終端客戶提供應用解決方案,負責工業機器人軟件系統開發和集成。目前我國系統集成商多是從國外購買機器人整機,根據不同行業或客戶的需求,制定符合生產需求的解決方案。
業務形式主要以大型項目(關鍵設備生產線的集成,如機器人工作島)和工廠的產線技術改造為載體,對現有設備進行升級和聯網,提供工業控制、傳動、通訊、生產與管理信息等方面的系統設計、系統成套、設備集成及EPC工程等服務。
在系統集成應用領域,外資系統集成商包括ABB、柯瑪、KUKA等,國內領先的系統集成商包括新松機器人、大連奧托、成焊寶瑪、曉奧享榮等。
應用市場主要集中于汽車工業,市場規模已超百億。目前國內智能制造系統集成領域,大部分集中于汽車工業,2016年國內機器人下游應用領域中,占比最大的是汽車制造(48%),其次是3C制造(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