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到2020年,中國將培育十家百億元規模的環保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并且在2016年全行業實現產值6200億元的基礎上,爭取到2020年行業產值達到1萬億元。在這一目標指導下,大氣、水、土壤等領域污染防治監測儀器將迎來重大發展契機。
這也就意味:2017年~2020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有望增加3800億元,相對于2012年~2016年的快速發展,其年均增幅將進一步增大。
未來4年產值將增長3800億
環保裝備制造業是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環境保護提供技術和物質基礎的產業。發展環保裝備制造業,是防治環境污染、推進工業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
工信部介紹,近年來,環保裝備制造業規模迅速擴大,發展模式不斷創新,服務領域不斷拓寬,技術水平大幅提升,部分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16年實現產值6200億元,比2011年翻了一番。
當前環保裝備制造業正在從高速增長向持續穩定增長的新階段過渡,傳統領域市場趨于飽和,新興領域市場逐步拓展。但目前環保裝備制造業創新能力不強,產品低端同質化競爭嚴重,先進技術裝備應用推廣困難等問題依然突出,與當前綠色發展的要求仍有較大差距。
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要求,促進環保裝備產業發展,推動主要污染物監測防治技術裝備能力提升,加強先進適用環保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和集成創新,積極推廣應用先進環保產品。
同時,《指導意見》明確發展目標:到2020年,行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突破。先進環保技術裝備的有效供給能力顯著提高,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主要技術裝備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在每個重點領域支持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規范企業,培育十家百億規模龍頭企業,打造千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形成若干個帶動效應強、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1萬億元。
這意味著,2017年至2020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年均增長將接近1000億元。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記者,環保裝備制造業未來的發展潛力非常大,隨著環保執法、環境監管的加嚴,市場潛力將得到極大釋放。
“前幾年由于環境執法不嚴,導致了環保裝備制造業創新動力不足,其市場需求未得到有效釋放,接下來環保加嚴的信號已非常明確。”馬軍說。
水、氣污染監測儀器是重點發展領域
《指導意見》從五個方面對環保裝備制造業提出了發展的重點方向,具體包括:強化技術研發協同化創新發展,推進生產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推動產品多元化品牌化提升發展,引導行業差異化集聚化融合發展,鼓勵企業國際化開放發展。
從重點領域來看,《指導意見》緊緊圍繞綠色發展以及為改善環境質量提供有效供給的雙目標,聚焦大氣、水、土壤等環境治理熱點難點問題以及新形勢下生態環境保護需求對環保裝備提出的新要求,涉及大氣污染防治裝備、水污染防治裝備、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裝備、土壤污染修復裝備、資源綜合利用裝備、環境污染應急處理裝備、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環境污染防治專用材料與藥劑、噪聲與振動控制裝備八個重點發展領域。
同時,為了保障《指導意見》的推進實施,工信部要求,積極推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融資租賃、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信用保險保單質押貸款等金融產品,加大對環保裝備制造業的支持力度。鼓勵社會資本按市場化原則設立產業基金,投資環保裝備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