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圍繞工業互聯網,巨頭動作連連。萬億元規模的巨大市場蛋糕正在吸引更多玩家入局。公開數據顯示,國內目前有269個工業互聯網平臺類產品,已超其他國家數量的總和。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成員已由之前的400家增至942家。這個2012年就被提出的概念,終于在2018年迎來了火熱的一年。
工廠企業正試圖通過自動化和機器人,結合物聯網、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幫助生產線獲得高靈活和高效率。預測到2030年,數字化技術將在中國轉變并創造10%~45%的行業收入。
數字化工業,似乎正在出現令人期待的局面。但這幾年的實踐中,工業互聯網的落地卻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GE等工業巨頭出于盈利考慮甚至開始剝離、出售工業互聯網相關業務,國內仍有大量企業的上云意愿也不高。工業互聯網在邁向數字化的階段,出現了瓶頸。
預計20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將接近7000億
2018年上半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得到了快速發展,企業上云進程加快,信息系統向云平臺遷移。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至2017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4676.99億元,增長率為13.5%。初步測算2018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突破5000億元左右,達到5317.74億元,同比增長13.7%。預計在2019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將超6000億元,并預測在20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將同比增長14%,接近7000億元。中國是全球制造業和產業發展的大國,隨著產業政策逐漸落點,市場空間將有望加速。中國的工業互聯網企業在賦能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政府管理的前景巨大,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萬億市場。
2015-20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政府+技術助推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
政府助推、技術助力正在加速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巨大的市場空間正在呈現,一場關于云端版圖的“暗戰”也正在工業領域拉開帷幕。GE、西門子、ABB等全球工業巨頭們都在抓緊布局工業云平臺。
世界上第一個工業云平臺Predix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在2015年正式對外開放,第二個平臺MindSphere是德國西門子公司基于工業4.0理念建立,在2016年4月開放。ABB的Ability更是開始下沉到行業終端。此外,亞馬遜打造的AWSIoT物聯網云平臺,頂級機器人制造商之一KUKA和Infosys聯手開發的針對企業工業4.0解決方案的軟件平臺,也是不能忽視的主要工業云平臺。
表面上看,全球工業巨頭都對工業云平臺趨之若鶩,熱鬧背后,是都想在工業物聯網領域下出一盤大棋的野心。與之相關的布局,甚至要回溯至數年前。大型工業集團的電氣化和自動化實力自然無需贅言,但在企業內部,軟硬件的邊界也在變得越來越模糊,通過收購工業軟件公司、融合進原有業務,完整的數字化版圖逐漸形成。
GE預計到2020年,工業互聯網市場全球規模將達到2250億美元,其中1250億美元來自軟件,1000億美元來自軟件平臺與操作系統,遠高于消費互聯網9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這意味著工業互聯網的價值會很快超過消費互聯網,為工業企業在效率及創新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而從過往GE的經驗顯示,在電力、再生能源、航空、油氣、食品飲料、化工和礦業領域,工業互聯網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然而美國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3日,GE宣布,該公司已達成出售部分通用數字(GEDigital)業務的協議,且剩余業務將被組成為一家獨立公司。此舉標志著GE終于開始漸漸褪去伊梅爾特對于公司數字化改造的雄心,對軟件業務的抱負不再像過去那么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