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陸祖宏還指出,國外基因測序技術產業風生水起,非常注重政策和資本的跟進,而國內基因測序產業發展不易,做國產測序儀更是困難重重,相關領域學科間交流與協作欠缺,存在體制創新不足的缺陷,影響了國內基因測序技術產業的創新與發展。
中科院半導體所研究員俞育德也表示,目前國內在基因測序產業上的投資還是不足,技術創新后不能迅速跟進資本,新技術關注力度不夠,技術需要產業及資本支持。
“目前該領域投入不夠、專業人才缺乏、領軍人才少之又少,創新能力及技術產品則更少,需要在新技術、新產品研發上更上一層樓,實現各行業需求,把各行業做大做強。” 王德平補充道。
期待協作共贏
在新的產業格局下,進一步推動基因測序技術產業的協作,已成為業內共識。多位專家表示,我國基因測序產業需要政策、資本、技術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強基礎研發與應用領域的密切溝通,聯合推動方能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深圳華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盛司潼認為,任何產業的健康良性發展都需要多方合作,隨著測序產業迅速發展,各種應用不斷的開發,產業鏈正在形成。一方面,隨著測序技術的逐漸成熟,應用開發只是自然而然的過程;另一方面,基因測序產業的機會來了,任何產業發展到此,聯合推動才更能促進產業迅速發展。
在業內共同呼吁下,中國基因測序技術與產業促進聯盟也在系統推介會當天下午成立。盛司潼表示,做儀器重在技術研發,目前測序儀的核心技術大部分源于國外。成立聯盟后可以各取所長,共同進步,在技術研發上占據一席之地,遏制國外一些企業的不合理漲價。
“今后的發展需要多方合作與配合、資本層面的支持,單純依靠國家不是長久生存之道,要具備足夠的自我造血能力,用資本推動技術發展,這也是聯盟的功能之一。”任魯風補充道。
通過深入探討與分析,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聯盟應該發揮六大主要功能:保持聯盟內部成員與科技及學科前沿同步;技術發展與創新和國家需求同步;促進行業協作與交流;推動科研與資本接軌;制定行業標準;促進行業發展。
隨著國內技術的不斷創新及資本跟進,陸祖宏對我國基因測序儀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理想中的測序儀應當更便捷、去復雜化、無試劑、不需文庫擴增,而且讀長長、通量高、精確度高、成本低、更快速,也許三、四、五代測序技術不久以后都可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