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的報警企業運營規模不一,企業性質各異,地區性比較強,分布較散,優勢和服務范圍各有千秋,不同的運營模式也各有所長所短,表現為大中型城市市場相對成熟,中小型城市相對滯后。客戶需求主要以金融、文博、商業、教育、醫療、賓館酒店、政府機構、市政設施、交通、能源等重點行業為服務對象,而且這些重點行業需求數量較大、安防服務等級較高。
在中國,防盜報警產品雖然不如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以及家用電子如電視、冰箱、洗衣機等那樣普及,但是如監控攝像頭、防盜報警器等安防設備已經得到廣泛認可,人們安防意識日漸增強。防盜報警產品也由過去的單一的產品朝全數字化探測器、全數字化網絡平臺、多角度控制手段等方向發展,與門禁系統、對講系統、監控系統進行大融合,產品功能將更加智能化。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防盜報警市場將進一步發酵,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采用云數字遠程視頻監控與聯網報警相結合、安全看護+保險理賠一站式服務模式:免費提供聯網報警設備、免費安裝和維護聯網報警設備。免費提供24小時的人工看防服務和保安巡邏服務,提供保險理賠服務,APP客戶端在手,隨時隨地的掌握現場動態,迎合了消費者的口味得到市場的認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安全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個人安全意識也不斷增強,以及受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等影響,防盜報警已越來越收到人們的認可與重視,逐漸進入到尋常百姓家里,從以往的專業化向民用化過渡。防盜報警市場也將保持50%左右的穩定增長率。
三、防盜報警的技術融合發展
就當下而言,大多數報警產品本身還不具備任何人工智能的基礎功能和技術運用,往往都是迎合市場,生造概念--即便是大數據的技術和運用,也是當前報警行業所不具備的。廣大的報警運營商們一方面對于日常報警服務過程中的數據既不會管理更不會利用(其實,這些數據基本上是無用信息),同時又過分"敝帚自珍"缺乏開放的胸懷和思維。
一般意義而言,報警行業特別是聯網報警服務企業掌握了大量的客戶數據,包括當地客戶的經營類別、客戶信息、設備信息、防區搭配、使用習慣、報警(故障)頻率、發案特征等等各種日常報警服務過程中涉及到的信息數據。同時,報警服務平臺(不管是網絡云平臺還是本地服務平臺)基本上也在定期對這些數據進行備份(根據不同的企業情況,一般是根據客戶數量的多寡對報警平臺數據進行每天/每周/每月定期備份),各報警運營商對于這些數據也僅僅只是做留存(基本上是各地公安/治安對于涉案的相關信息有備份時間的要求以便備查),談不上利用、難以產生價值或者根本就不具備利用的價值。
之所以說當前的報警平臺積累的各種數據是無用信息,根本原因在于兩個方面:一是不管是當前的報警設備生產廠家還是報警服務平臺的運營商本身都不具備數據挖掘和分析的能力,二是當前的報警服務運營所采集到的數據本身只對各地的運營商改進常規的安全服務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不能對于廣大的客戶群體提供增值服務進而產生收益。
從報警設備廠家而言,所提供的硬件產品只是基于當前的產品技術特征和應用場景進行指標化的提升,本身沒有提供更多的附加值,同時在軟件和平臺的功能設計和完善上也缺乏數據整合與應用的能力和思維(絕大多數廠家都在空談平臺戰略思維,在實際落地上缺乏行動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