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三年各遠程通信方案的市場占有率來看,GRPS方案和CDMA方案2019年已完全沒有需求,4G方案市場占有率一直在提高。近期,工信部發布了《關于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提出新增物聯網終端不再使用2G/3G網絡,并將推動存量2G/3G物聯網向NB-IoT/4G/5G網絡遷移,逐步建立NB-IoT、4G和5G協同發展的移動物聯網綜合體系。
圖:近三年遠程通信方案市場占有率
(來源:《2019年中國智能電表及用電信息采集市場分析報告》)
模組企業哪兒去了
相比較表計行業的含蓄和務實,物聯網行業各頻道的發聲著實能讓我們看到不少表象背后的故事。
3月17日,TH物聯網頻道發布了《通信模組發展趨勢》一文,開篇直接引出國內通信模組廠家的競爭格局:
●年出貨千萬級代表廠家:移遠通信、芯訊通(日海智能)。市場側以渠道為主,通過低價鋪量,擴大銷售規模。近兩年通過海外布局,搶占國際份額。利用海外高毛利,反補國內利潤。
●年出貨五百萬級代表廠家:廣和通、中移、龍尚、騏俊、有方、高新興、合宙。市場側以直銷為主、渠道為輔。產品深耕某個行業或者市場,追求利潤(廣和通、龍尚、有方、高新興)。近幾年通過進入三大運營商的產品庫,低價出貨,出貨量大利潤低(騏俊物聯、合宙)。
●年出貨十萬級代表廠家:美格智能、Telit、中移數寬、寬翼、移為等。模組出貨量少,短期市場發展空間小,特點分散。部分廠家結合終端產品銷售模組(美格智能、中移數寬、寬翼)。部分廠家在國內研發模組&終端產品,深耕高毛利的海外市場(移為)。國際模組廠家開始在國內布局(Telit)。
其中談到模組市場現狀的幾個特點:
●模組廠家營業收入飆升,出貨量多少與利潤大小有關。
●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大廠進一步壓縮利潤。
●2G逐步退網,終端補貼沒了,加速4G模組競爭環境越發透明,更加激烈。
●5G模組開始商用,上游芯片供應商開始往下游方案服務延伸,生產5G模組。
模組投入大,見效慢,銷售額小,毛利低,售后周期長。即使未來需求量非常大,就投資收益的角度看,單純的模塊業務很難有太大的作為。物聯網模組是更新很快的高新技術行業,高的研發費用有助于構筑行業高壁壘,持續保障產品在行業的領先地位。但在一個企業級物聯網項目中,客戶需要的是一整套方案,核心關注點并不在通訊模塊層面。模組如何能讓終端制造商加快終端產品的研發周期,同時降本增效、提高客戶利潤率,是模組廠家應該重點思考的方向。
更為犀利的點評來自擼串雜談IoT圈的串兒爺:原本電力市場的龍頭老大有方,2019年,一方面因戰略搖擺被移遠搶走不少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因Cat1興起,LTE模組價格大幅拉低,且智芯不可撼動的位置,不到4個億的電力市場銷售額能否持續保住是個挑戰?在肯定移遠產品思維不錯的同時,對其財務數據中的研發投入細節做了細細拆解,并就拆解結果對其未來作出預判:高毛利業務增長停滯,主力產品面臨單價快速下滑,新業務尚未健全(更多物聯網企業的2020走向如何,大家可自行研讀判斷)。
想到這兒,小編突然明白自己的好奇心,為什么有人這樣解答:
Q:
運營商招標4G通信模塊,中標的為什么是電表企業,而不是專注做4G模組的通信企業?
A:
責任問題!外面只看到賊風光,沒看到賊挨打!
物聯網深耕表計行業,彼此成就
就三家表計企業中標中國聯通4G通信模塊項目來說,且不說是不是運營商招標后服務電網公司的終端產品2G升級4G,至少模組企業沒有直接入局,僅僅了解通信是不足夠的,不懂終端軟硬件是搞不定的。
所謂責任問題,也是實力信任的問題!
終端產品升級,4G模塊要做電氣和規約轉換,這活兒表計企業最熟悉,模塊企業不擅長!
有些模塊廠家沒底線,隨意更改設計,出了事拍屁股走人。國網南網集中招標項目的中標企業都是有實力的企業,規模大,出事也跑不了!換句話說,表廠都要簽署招標項目中的無限責任連帶風險,哪個模塊廠家敢?
偷偷問一句,“有沒有沒被罰過的模塊廠家?”
前幾天讀了一文章,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投資熱點從2C遷徙到2B,對各自行業理解的深度和耐心是必不或缺的。不同于2C可以以資本換流量,流量換規模,2B不是靠錢砸得出來的,無法以資本換客戶。2020年,投資人紛紛轉場企業服務、5G、工業互聯網,但早期入局者先人一步的入場優勢是無法被后來者趕超的,2B投資所強烈依賴的研究驅動和整體認知,除了以時間積累,并無捷徑。
雖然先發優勢并不是絕對,充足資源也不是萬能,圍繞2B所發生的一切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會在誰的手里,誰也無法保證?但“以前是富貴險中求,以后只能慢慢來賺錢”正在成為現實。
反觀物聯網行業和表計行業的關系,又何嘗不是如此?